照明模拟各参数意义.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机动车交通道路照明评价指标 路灯平均亮度Lav(或路面平均照度Eav) 路面亮度均匀度Uo和纵向均匀度Ul(或路面照度均匀度UE),眩光限制环境比SR 和诱导性 人行道路评价指标: 路面平均照度,路面最小照度和垂直照度 平均亮度Lav(Cd/E) 路面平均亮度是影响能否看见障碍物的最重要因素,是以把路面照亮到足以看障碍 物的轮廓为原则. 亮度均匀度Uo(Lmin/Lav) 为使路面亮度均匀,道路照明设施就必须确定路面上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间的允 许差值,即亮度总均匀度,它定义为路面上最小亮度和平均亮度之比. 纵向均匀度UL(Lmin/Lmax) 以舒适性考虑,应限制沿车道中心线上最亮区和最暗区的亮度差,即纵向均匀度. 平均照度Eav(LUX) 按照CIE有关规定在路面上预先设定的点上测得的或计算得到的各点照度的平均 值. 照度均匀度UE(Lmin/Lav) 路面上最小照度与平均照度的比值. 环境比SR 车行道外边5m宽状区域内的平均水平照度与相邻的5m宽车行道上平均水平照度 之比. 视觉诱导 视觉诱导性不能用光度参数来表示,但它也是道路照明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因素.诱 导性就是沿首道路恰当的布置照明灯具,可以给司机提供有关前方道路的方向,线形, 倾斜度等视觉信息,这称为照明设施的诱导性. 阈值增量(Ti) 失能眩光的度量.表示为存在眩光源时,为了达到同样看清物体的目的,在物体及其背 景之间的亮度对比所需要增加的百分比. 眩光 在道路照明中,眩光限制也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眩光可分为2类: 失能眩光,它会损害观察物体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驾驶员觉察物体的可靠性. 不舒适眩光,通常引起不舒适感觉和疲劳,直接影响到驾驶员的舒适程度. 刘景华①Liu Jinghua;孙付杰②Sun Fujie;战海波③Zhan Haibo 山东万方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济南250100;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济南250101;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济南250100 摘要:通过对道路照明分类和功能性要求的介绍,进行灯具布置方案分析。 关键词:亮度;道路分类;灯具布置 中图分类号:TM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2-0133-01 1道路照明基本概念 路面平均亮度Lav:指被照明路面上各点亮度的平均值。平均亮度越高,目标能见度越高。 亮度均匀度Uo:指计算平均亮度时的最小值与平均值之比;均匀度越高,眼睛的识别能力越好。 车道均匀度UL:指沿每条车道上中心线的最大和最小亮度比;驾驶员对自己所在车道的关注度非常高,每条车道上的路面平均亮度应 远高于全路面,且车道均匀度要高。 眩光TI:与灯具(眩光源)在眼睛上产生的亮度大小、视线方向与眼睛到灯具方向的夹角、眩光源数量及路面平均亮度有关。高眩光会 造成识别能力降低,甚至短时间的失明。 环境系数SR:为了使道路使用者能更清楚的看到障碍物,走得更安心,道路的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该亮度与近路边的路面亮度 有关。 视觉引导性:没有计算公式、测量仪器和定量标准,是一个经验性的指标。主要指通过灯具的布置、光源的选择等手段向驾驶员传递前 方道路的方向、线型、弯曲度等情况,以便驾驶员提前反应,提高交通安全。 2道路照明解决方案 设计步骤如下: 确定道路类别、照明质量标准、灯具和光源以及布置方式; 计算所选择的几种组合方式的照明指标;选择最优方案; 为了简化和优化道路照明设计,可以借鉴以下经验: (1) 布灯方式:路宽W〈灯高h:单侧布灯;路宽W=1~1.5h:交错布灯;路宽W>1.5h:相对布灯;两侧有建筑物墙面且非常窄的街 道:中间悬吊布灯,灯间距10~20m。 有中央隔离带的道路,可以中央双挑布灯、中央双挑布灯与相对布灯相结合。 (2) 弯道:对转弯半径<1000m的弯道,必须考虑路宽和视觉引导性。对所有弯道而言,单侧布灯时将灯布置在弯道外侧比在内侧有更 好的视觉引导性;对较宽的弯道,相对布灯比交错布灯有更好的视觉引导性。 一般来说,灯具在弯道外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7倍;在内侧布置灯间距是直道时的0.55倍。转弯半径越小,灯间距须越小。灯杆 布置于弯道外侧,虽然可提高引导性,但更容易被机动车碰撞,所以有时也会布置在内侧。 (3) 冲突区:在交叉路口、环岛、上下匝道处,路灯布置需有助于防止交通拥阻,并有助于驾驶员辨别正确的出口。一般设计原则 是:让交叉路口有更高的亮度水平;让主次要道路的布灯方式不一样。 对于交叉路口、立交桥等面积大、距离远的冲突区域,普通的路灯照明往往达不到照明标准,因此常采用12~18米的中杆投光灯做补充 照明来提高路口亮度。对较复杂的交叉口或一些互通式立体交叉道路,也常采用20m以上高杆灯做区域照明。 (4) 灯具安装:根据路宽的不同,主要街道一般采

文档评论(0)

gaozhig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