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优选)常见的寄生虫病及其预防 当前第1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一、蛔虫病 病因 人食入感染性虫卵而使蛔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生吃未洗净的瓜果、蔬菜,喝生水;儿童吸吮手指或食前不洗手) 当前第2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infective eggs Eggs containing larvae, which will be infective if ingested. 蛔虫受精卵在外界的发育过程 当前第3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受精与未受精蛔虫卵比较 受精蛔虫卵 未受精蛔虫卵 大小 60?45?m 90?40?m 形状 宽椭圆形 长椭圆形 颜色 棕黄色 棕黄色 卵壳 厚、外披蛋白膜, 凹凸不平 壳及蛋白膜均薄 内容 含一个圆形卵细胞, 壳间有新月形空隙 含大小不一的 折光性卵黄颗粒 当前第4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蛔虫生活史特点 1: 成虫寄生于人的小肠 2: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条件 下发育3周为感染期虫卵 3: 经口感染 4: 幼虫经肠外移行后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当前第5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症状: ①轻者无症状,大量蛔虫寄生可引起消化不良、厌食、偏食,而致营养障碍。表现为幼儿面黄肌瘦、贫血、生长迟缓等。 ②代谢产物的化学刺激,病人可反复发作,脐周腹痛、呕吐。 ③蛔虫所产生的毒素刺激神经系统,会导致睡眼不安,易惊醒,夜间磨牙。 ④过敏体质的小儿常会发生荨麻疹、皮肤瘙痒等现象。 ⑤可引起并发症,如: 胆道蛔虫病、蛔虫性肠梗 阻、蛔虫性阑尾炎等。 当前第6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预防 改善环境卫生,讲究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食前便后洗手,不吃不洁净的瓜果及生菜。 粪便无害化处理,消灭蛔虫卵。 每年可集体驱蛔一次,可选择秋、冬季进行。 当前第7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蛔虫病和蛲虫病 蛲虫呈线头状,乳白 色,长约1厘米 蛔虫呈长圆条状,长度可达20厘米 当前第8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蠕形住肠线虫俗称蛲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的回盲部,特别是盲肠、升结肠和回肠末端虫体较多,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人为本虫的唯一适宜宿主。蛲虫是唯一一种感染率城市高于农村的寄生虫。蛲虫在儿童中感染率非常高,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当前第9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形态(Morphology) 1、成虫(adult) 形状:雄虫—呈“6”字形, 雌虫—线形,尾端尖细。 大小:虫体细小, 雄虫约2~5mm , 雌虫8~13mm。 颜色:乳白色。 当前第10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蛲虫病 病因: 蛲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下段至直肠所引起的疾病。 虫卵污染小儿的手指、食物、餐具等,经口进入人体而患病。 已患病的小儿,可因雌虫产卵致肛门周围瘙痒,小儿用手抓痒,手指沾上虫卵,而重复感染。 另外,小儿穿开裆裤,使虫卵散布在滑梯、玩具等处散播。 当前第11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症状 1.因肛门周围及会阴部瘙痒,影响睡眠。小儿可精神不振‘食欲差、烦躁不安等。 2.可引起肛门周围皮肤发炎。饶虫进入女孩外阴、可致阴道炎。 当前第12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防治 1 做好宣传教育,讲究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及个人卫生。 2 教育儿童养成不吸吮手指,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 夜间睡眠不穿开裆裤,定期烫洗被褥,或用0.05%碘液清洗玩具及其它用具1小时,即可杀死虫卵。 4 对托儿所、幼儿园儿童应定期普查普治。 5 夜间睡前,可于肛门周围涂治饶虫药膏,以止痒并粘附虫卵。早晨用温水洗净臀部,换上干净的内裤,并将穿过的内裤、被单清洗,煮沸或暴晒杀灭虫卵。 当前第13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成人期早期疾病和治疗 当前第14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慢性病、发病多了,年令下降。如:高血压、Ca、冠心病、脑血管病,特别量肥胖症,更是日渐增多,这些病严重危害人们身公健康。这些病是和日常行为,生活习惯紧密相连的,如果早期实施健康干预,积极预防,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精神习惯,是可以减少这些慢性病的发病率。 据美国医学界报道,发现9岁儿童患心绞痛。我国也有20多岁患心肌梗塞的报道。 当前第15页\共有26页\编于星期三\4点 一、概述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升高,常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

文档评论(0)

hejiaman2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