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孙中山(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ppt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孙中山(专题四亚洲觉醒的先驱).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1924年国民党一大,孙中山宣布国民党的新政策 一是给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 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反满族贵族专制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推翻帝制, 建立国民的政府。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后提出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控制私人资本) “新”在强调民权普遍性; 反帝反封相结合 “新”在更关注农民和工人 “新”在明确反帝 联俄 联共 扶助 农工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图为孙中山先生遗容。 继承遗志 发扬光大 1925年在北京各界群众集会哀悼孙中山 1929年6月1日,孙中山灵柩移葬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各国使节、各界群众前往送殡,队伍长达3公里。 1922年8月,孙中山在《统一宣言》中指出,“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地历史意识中,正是这种意识使我们能够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尽管它过去遇到了许多破坏的力量。” 孙中山曾先后3次抵达尚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活动。1912年5月,他对赴台湾组织光复起义的同盟会员罗福星说:“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要决心收复”;1925年2月11日,他在重病中仍惦记着台湾,要求“日本须放弃……与中国所缔结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将台湾归还中国。 虽然海峡两岸处于你死我活的敌对状态下数十年,却不影响孙中山在整个中国屹立不摇的地位,他是最无争议的政治人物,受到各种政治意识形态不同的中国人的尊敬。 思维拓展:孙中山与祖国统一 下列对孙中山的总体评价,最能代表中国共产党观点的是( ) A.中华民国国父,永远的总理 B.尽管有种种缺点,但仍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 C.勉为其难的革命家 D.以实现中国民族主义为目标而历经挫折的爱国者 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1、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3、建立民主共和制(最伟大的功绩)中国国父 4、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6、提出新三民主义,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 ①反对列强侵略和军阀割据,争取国家统一和平,一生致力于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为振兴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计个人安危,处处以民族、国家利益为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精神。人生哲学{不做大官,要做大事} ③勇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追求真理,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④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 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 孙中山精神 临终时遗留下的私产,除了衣物书籍外,只有一幢华 侨赠送的上海住宅(即今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故居)。 亚洲的觉醒 “觉醒”的含义是什么? 性质是什么? “亚洲觉醒”有何必然性? (民族独立),鲜明的时代方向——发展资本主义,不再是本能的反抗。 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997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 三次巨变: 第一次:辛亥革命 第二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次: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三位巨人: 第1课 中国民主革命的 先行者孙中山 【要求】 (1)概述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要史实:创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领导辛亥革命、颁布《临时约法》、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促成国共合作;感受孙中山百折不饶寻求救国之路的探索精神、开天辟地的革命勇气和坚持民主共和的坚定立场。 (2)评价其在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巨变中的历史作用。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