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民族类汉语文教学离高考有多远.doc

高中民族类汉语文教学离高考有多远.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PAGE . z 高中民族类汉语文教学离高考有多远 ——2003年全国高考民族类汉语文试题及 2004年全国高考同类汉语文考试大纲 给我们的启示 合作藏族中学 董润焰 在2004年全国高考即将到来之际,我们见到了2003年全国高考民族类汉语文试卷及2004年考试大纲,这一权威的指导性文本促使我们深刻地反思和总结了现阶段的民族类汉语文教学,尤其是民族类汉语文高考备考工作。在多方比较和考察之后,我们对长期困扰教学实践工作的许多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虽然仅是一些初步的思考,但本人非常愿意提出来与大家进展探讨,以期产生抛砖引玉的效果。 教材问题 在过去的10年间,我州民族类汉语文课所使用的教材是由**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在1993年底编写的,全套六本〔以下简称协编教材〕。依据?少数民族汉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阶段要求,教材中含有根本课文60篇〔全为同期普通高中或初中的课文〕及其他新选编的课文。在上世纪末的民族类汉语文教学中,这套按国家教委要求编写的教材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几年新课程改革进程的逐步延伸,协编教材已不能适应教学的实际需要,尤其是不能适应高考的要求,这也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从2004年考纲及2003年高考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民族类汉语文高考考察的方向已有明显的转变。在题型设计、知识点的分布、考察的灵活性、评价的广泛性等方面,现行协编教材及其教学要求是无法企及的,二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具体地说来: 首先,在考纲中专项提出的病句的识别与修改,句式的识别与变换,造句、换句、缩句及语句的组合排列,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内容在协编教材中只是零星地出现在个别课后练习中,既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解析说明,更没有提供足够的量用以训练。教材内容设置的薄弱也许是考虑到第二语言的特殊性,但特殊并不意味着可以简省,尤其是在学习一门语言时。教材本身涵盖不广,挖掘不深,体系松散,就无法适应高考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在这种教材根底上的教学实践从根本上是站不住脚的。 其次,在2003年高考试题中较为集中地考察了语言的连贯问题,如选择题11、14、15、16、17题,虽然面貌不同,角度稍异,但针对语言连贯性的考察目标是一致的。除16题仍以排列句子次序的老面孔出现外,其他题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普通类汉语文高考题型,这说明我们的民族类汉语文高考在逐步向普通类的规*操作靠拢,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对于长期使用协编教材的学生来说却会感到意外,因为教材中几乎没有关于句子与句子、句子与段落相互衔接连贯的练习,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题型是陌生的,完成这种题的能力也同样不具备,这就更暴露出现行教材的缺乏之处。 再次,协编教材在双册中编有浅显的古诗文,教材说明中始终在强调,这些仅供欣赏,不列入考试*围。而在2003年高考题中,选择题19题考到了“野火烧不尽〞、“人生自古谁无死〞“日啖荔枝三百颗〞“春风不度玉门关〞等诗句及其作者。虽皆为协编教材现代文中引用的古诗文句,但教材并无任何学习要求。参照其古诗文欣赏单元的处理,应该不会有教师对民族类学生提出更多要求。则,面对2004年考纲中“教材中要求背诵诗文的名句、名段〞的*围要求又该如何去做呢。 另一方面,我们留意到目前已投入使用的2003年6月第一版的专供藏族地区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汉语教科书〔人教版〕中,不仅已包含了目前高中协编教材中的局部课文〔如?变色龙?、?背影?、?一件小事?〕,还编入了以“古代生活〞为专项的古诗文单元,并且有相应的明确的教学要求。鉴于此,人教版的高中民族类汉语教材应该尽快推行才是。 最后,还应指出的是,协编教材推行已有10年之久,可相关教辅用书〔除教参外〕几乎没有,配套训练用书更为少见,这是否也正说明协编教材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更新教材是当务之急。 二、高考备考 教材的落伍导致教学实践的落后,这种落后造成的差距在高考备考复习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前面已经说过,现有教材中各种训练习题整体上显得单调刻板,数量缺乏不说,训练的系统性也无法保证。教师假设依教材中的一鳞半爪进展训练,只能是零敲碎打,到头来,必得要在高考备考时,再作充实,集中练过。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高一至高二的多数训练及检测试题中,往往没能设计出足够的阅读题来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局部试题中虽有设置,但更多的是从教材课文中摘录文段,归根到底是在考察学生的死记硬背能力。在高考复习时,有些教师选择了题海战术,有些教师迂回避让,其中也不乏迎难而上者,但却在多重压力下不得不选择了“公式化〞的阅读指导。即将各类文体、各种考题进展“解构〞,列出各种定理、套路,无形中同样也是寄希望于学生的“背功〞和运气。这显然违背了阅读教学的初衷,同时带给

文档评论(0)

dqxhm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