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第8章《聊斋志异》.pptx

中南大学《古代汉语》课件-第8章《聊斋志异》.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章《聊斋志异》 ;蒲松龄一辈子只干了两件大事,一是不间断地参加科举考试,二是孜孜不倦地写作《聊斋志异》,前者当然是刻意用心而为,却一世与功名无缘,后者或是闲暇无奈之举,然身后成就文名。 ;尔貌则寝,尔躯则修,行年七十有四,此两万五千余日所成事,而忽已白头,奕世对尔子孙,亦孔之羞。康熙癸巳自题。 癸巳九月,筠嘱江南朱湘鳞为余肖此像,作世俗装,实非本意,恐为百世后所怪笑也。松龄又志。;仕途黑暗,公道不彰,非袖金输璧,不能自达于圣明,真令人愤气填胸,欲望望然哭向南山而去。(《与韩刺史樾依书》);蒲松龄一生著述丰富,除《聊斋志异》外,据路大荒《蒲松龄集》,尚有文458篇,诗929首,词、曲102首,俚曲13种存世。 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署名“西周生”)也很可能是他的作品。此外还有一些新发现的作品问世。;现存版本主要有: 1、手稿本。仅存上半部。237篇。 2、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474篇。 3、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刻本,431篇。 4、三会本。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491篇,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 5、全本新注本。朱其铠主编,收作品494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是目前最完备的本子。; 第二节《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故事四个来源: 1、借鉴六朝志怪、唐人传奇。 《种梨》、《狐入瓶》(干宝《搜神记》) 《西湖主》(唐传奇《柳毅传》) 《续黄粱》(《南柯太守传》) 2、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的故事。 《地震》、《上仙》 3、作者自己创造、虚构的故事。 《狐梦》、《绛飞》;4、民间故事和文人间流传的故事。 作者在《聊斋自志》中说: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蒲松龄写这些故事,不是为了猎奇炫异,而是别有寄托: 集腋成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自志》);一、对封建吏治的批判与揭露 作者怀着无端的悲愤,述说着衙门的虎狼之行和民众的冤抑难申。 如《席方平》、《梦狼》??《促织》、《窦氏》、《向杲》等。;《席方平》以鬼世界影射现实官场,可说是以怪异之笔写成的声讨黑暗吏治的檄文。 城隍——郡司——冥府;冥王益怒,命置火床。两鬼捽席下,见东墀有铁床,炽火其下,床面通赤。鬼脱席衣,掬置其上,反复揉捺之。痛极,骨肉焦黑,苦不得死。约一时许,鬼曰:“可矣。”遂扶起,促使下床着衣,犹幸跛而能行。复至堂上,冥王问:“敢再讼乎?”席曰:“大冤未伸,寸心不死,若言不讼,是欺王也。必讼!”王曰:“讼何词?”席曰:“身所受者,皆言之耳。”冥王又怒,命以锯解其体。二鬼拉去,见立木高八九尺许,有木板二仰置其上,上下凝血模糊。方将就缚,忽堂上大呼“席某”,二鬼即复押回。冥王又问:“尚敢讼否?”答曰:“必讼!” ;小说结尾二郎神判词中说: 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梦狼》借助超现实的梦幻世界,更直接、更形象地写出“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的黑暗现实。 “窥其门,见一巨狼当道,大惧不敢进。……又入一门,见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又视墀中,白骨如山。” “黜陟之权,在上台不在百姓。上台喜,便是好官;爱百姓,???术能令上台喜也?”;二、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抨击与讽刺 如《贾奉雉》、《司文郎》、《叶生》、《王子安》等 。 《贾奉雉》以谐谑之笔勾勒了一个以丑为美的科场世界,讥刺考官的无知和昏聩。 “贾戏于落卷中,集其葛冗泛滥,不可告人之句,连缀成文”,结果“竟中经魁”。 ; 《司文郎》能从焚稿气味中嗅出文章优劣的瞽僧: 王从之,每焚一作,僧嗅而颔之曰:“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我适受之以脾。”问:“可中否?”曰:“亦中得。”余杭生未深信,先以古大家文烧试之。僧再嗅曰:“妙哉!此文我心受之矣,非归、胡何解办此!”生大骇,始焚己作。僧曰:“适领一艺,未窥全豹,何忽另易一人来也?”生托言:“朋友之作,止此一首;此乃小生作也。”僧嗅其馀灰,咳逆数声,曰:“勿再投矣!格格而不能下,强受之以膈;再焚,则作恶矣。”生惭而退。数日榜放,生竟领荐;王下第。宋与王走告僧。僧叹曰:“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僧曰:“……君试寻诸试官之文,各取一首焚之,我便知孰为尔师。”生与王并搜之,止得八九人。生曰:“如有舛错,以何为罚?”僧愤曰:“剜我盲瞳去!”生焚之,每一首,都言非是;至第六篇,忽向壁大呕,下气如雷。众皆粲然。僧拭目向生曰:“此真汝师也!初不知而骤嗅之,刺于鼻,棘于腹,膀胱所不能容,直自下部出矣!”;三、对真诚男女之情的讴歌与赞颂 《聊斋志异》中数量最多,

文档评论(0)

133****8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领域编辑

认证主体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