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卷竞争,20亿以下品牌如何反守为攻?.docx

内卷竞争,20亿以下品牌如何反守为攻?.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内卷竞争,20亿以下品牌如何反守为攻?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小品牌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促进技术革新、繁荣市场供给的重要力量。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到2004年底中小品牌已占我国全部注册品牌的99%,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左右,销售额占57%,出口总额占全国的60%。 但在中小品牌还未真正强大的今天,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直接考验着中国企业家的智慧:在市场红利结束的今天,如何守住打下的江山,实现反守为攻? 未稳先衰,中小品牌抗风险能力普遍不足 在市场红利的驱动下,过去大家恪守自己的专长领域可相安无事的保持增长。但在近些年:做油开始卖调味品;饮料厂家布局面品和休闲零食;地产企业布局物业;广告企业插手内容生产;内容生产单位关门自己做传媒;商超布局自己的消费品牌;TOB企业大量布局C端业务等等。 中国企业与美、日、欧有本质上的不同。欧美日多数以全球市场布局为导向,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就完成了原始资产的积累。而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还处于初始阶段,就遇到了全球性经济危机止步不前。这种情况类似于日本先富后衰落,而我们中国是未富先衰。 也就是说,中国20亿以下品牌抗风险能力普遍较弱。 目前,国内市场的产品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实现着更替规律,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新产品上市,而这些表面繁荣的新品却往往“短寿”。各式各样的因素导致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一个新产品从上市到消亡,周期越来越短。 有关机构统计:上世纪80年代,国内品牌的生命周期平均为8年;到了90年代初,品牌的生命周期平均只剩下5年了;90年代末,又迅速缩短为平均2年;而现在,很多品牌不到两年就被人们淡忘了,一些品牌甚至到了“见光死”的短命程度。 就连耐用消费品也难逃短命的怪圈。记者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自2004年以来的短短两三年间,已经有十余款车型退出了历史舞台,这还不包括改款升级车,如果算上改款的升级车大概不下20款。 不仅如此,就连有长期历史积淀的“中华老字号”,其生存状况也令人担忧。商务部的调查显示,全国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经营十分困难的占到了70%,20%的企业在勉强维持,只有10%的企业稍有增长。 总体而言,中国20亿级以下的中小品牌,抗周期性竞争能力存在极大的问题。除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跨行内卷化竞争因素、利润因素和技术因素之外,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中小品牌普遍缺乏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 如果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来考察我国中小品牌,称得上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可以说屈指可数。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与大品牌、大集团、国外强手较量时,便会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大多数中小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昙花一现,淘汰率极高。 如今中国中小品牌的平均寿命较短,比过去平均寿命6.5—7岁短了3倍多,与世界500强品牌的平均寿命40—50岁相比,要差十几倍。究其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都有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共性。核心竞争力是支撑品牌发展的动力,我国中小品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品牌跨周期发展的基础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之为核心能力、核心竞争优势。它是品牌独具的,不易被其它品牌模仿、能为品牌带来经济效益、支撑品牌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品牌一旦拥有核心竞争能力,就会使品牌形成长期优势,推动品牌的长久发展。 核心竞争力于美国战略管理学家1990年首次提出,认为品牌核心能力是品牌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一观念一经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品牌界的广泛认同与关注。依据不同表现形式可将品牌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品牌所独有的特殊的资源和能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表现为品牌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技能和知识,特殊的能力表现为管理者对技能和知识的有效组合。从这一概念中可延伸品牌两个层面的操作平台:一是品牌业务层面的操作平台,即品牌物力资源、技术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统称为业务资源,其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生产出满足于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二是品牌管理层面的操作平台,即管理者利用自己的知识资源对第一层面的资源进行协调和整合。 这两种资源流的协调和整合最终将凝聚在产品或服务中,从而形成品牌特有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主品牌如果想具备跨周期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建立起能对未来顾客所重视的价值起巨大作用的优势。 中国咨询界、品牌界和营销界,很多公司并不懂得如何建立企业核心优势,如何辨别在目前业务单位范围之外去开拓新的竞争空间,而能够对建立全新的主品牌核心优势有清楚而详细规划的公司,更是微乎其微。那些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公司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上被肢解、吞并或消亡。 创新能

文档评论(0)

许战海增长战略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许战海咨询是一家为中国企业家提供竞争战略咨询、战略落地咨询、竞争性组织咨询为一体的战略定位全案咨询公司。以新定位理论为核心战略理念,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商业环境,吸收欧美日品牌竞争模式和全球战略智慧成果,运用矛盾论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中国竞争哲学打造全新的中国企业竞争战略和品牌竞争模式,新定位理论已经入选全国70余所高校教材,被诸多头部企业和本土企业实战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果 许战海老师致力于中国战略理论的研究和实践,2019年荣获《中国40年原创理论探索奖》

认证主体北京许战海品牌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317930134A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