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测模拟测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陶醉于田园的陶潜,是否曾为他决定隐居后悔过?是否有时候也想过另外一种生活?清代以降的批评家已开始质疑陶潜作为一个隐士的“单纯性”——诗人龚自珍就把陶潜当成有经世抱负的豪杰之士,可与三国时代的诸葛亮相比拟:“陶潜酷似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很显然,龚自珍并没有把陶潜当作一个平淡的人。对龚氏及其同时代的人而言,陶潜代表了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有出仕的凌云之志却扼腕而弃之——因为生不逢时。 其实早在唐代,诗人杜甫便已经对陶潜作为一个恬然自乐的隐士形象提出质疑。杜甫在其《遣兴》一诗中说:“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观其着诗集,颇亦恨枯槁。”学者李华认为杜甫所要传递的讯息是:“陶渊明虽然避俗,却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因为从陶潜诗集来看,其中很有恨自己一生枯槁之意。”李华将杜甫诗中的“枯槁”解作“穷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为陶潜《饮酒》第十一首用了同一个词来形容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窘迫:“颜生称为仁,荣公言有道。屡空不获年,长饥至于老。虽留后世名,一生亦枯槁……”。我们自然可以联想到当杜甫试图揭开清贫隐士陶潜的面具时,实际上也是自我示现。浦起龙在评解杜甫《遣兴》时,便指出:“嘲渊明,自嘲也。假一渊明为本身象赞”。由此,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杜甫诗作中一再提到陶潜。而实际上,杜甫正是第一个将陶潜提升到文学经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过去的数世纪内,批评家一直误读杜甫,或者可以说是对杜甫解读陶潜的误读。由于批评家常将“枯槁”解作“风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会认定杜甫以其《遣兴》一诗来批评陶潜的诗风。这种误解导致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其《诗薮》中以为“子美之不甚喜陶诗,而恨其枯槁也”。后来朱光潜也沿袭了胡应麟的说法。这一有趣的误读实例证实了:经典化的作者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流程中,是读者反馈的产物。 (改写自孙康宜《揭开陶潜的面具》) 注释:梁甫:即《梁甫吟》,史载诸葛亮好为此诗。 1 .下列叙述,符合文中龚自珍对陶潜看法的是(???????) A.陶潜一生固穷守节,为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 B.陶潜与屈原、诸葛亮相同,均怀有济世之志。 C.陶潜才德堪比诸葛亮,竟自甘于平淡,令人惋惜。 D.陶诗风格平淡,实受《梁甫吟》《离骚》影响。 2 .作者认为历来批评家对杜甫《遣兴》一诗,所产生的误读是(???????) A.以为杜甫嘲讽陶潜犹未能达道。 B.以为杜甫批评陶潜的诗风枯槁。 C.认为杜甫质疑陶潜的隐士形象。 D.认为杜甫藉陶潜自嘲穷困潦倒。 3 .依据上文,作者所不认同的前人论述是(???????) A.杜甫对陶潜诗的诠释。 B.龚自珍对陶潜的评论。 C.浦起龙对杜诗的诠释。 D.胡应麟对杜甫的评论。 4 .上文认为“经典化的作者,是读者反馈的产物”,图像也是读者反馈的一种形式。甲、乙二图皆以陶潜的归隐生活为背景,下列叙述,最无法从图中获悉的是(???????) A.甲图藉“采菊东篱”“见南山”表现陶潜的闲适。 B.乙图用饥饿难耐、流眼泪颠覆陶潜清贫自守的形象。 C.甲图描绘陶潜高瞻远瞩,乙图则描绘陶潜乐极生悲。 D.对陶潜形象的诠释,甲图重精神面,乙图重物质面。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小题。 文本一 品茶拢翠庵 曹雪芹 ①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姥姥至栊翠庵来。妙玉相迎进去。贾母笑道:“到底是他们修行的人,没事常常修理,比别处越发好看。”一面说,一面便往东禅堂来。妙玉笑往里让,贾母道:“我们才都吃了酒肉,你这里头有菩萨,冲了罪过。我们这里坐坐,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徐老师资料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杂货铺

认证主体许**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