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谏太宗十思疏.pdf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下册学案谏太宗十思疏.pdf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请联系删除 《谏太宗十思疏》学案 【学前导引】 本文是唐代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疏。谏,直言规劝,使改 错误,一 般用于对上。疏,奏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国君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据 史载, 篇奏疏是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四月上陈的。隋末农民大起义 的威力,唐太宗君臣亲身体验过。贞观初年,他经常考虑怎样以亡隋为 鉴戒,不蹈其覆辙。但是随着内外治安已取得成就,唐太宗和部分重臣 逐渐滋长了骄傲情绪,生活也渐趋奢侈,对人民的剥削也加重起来。贞 观十一年 一年,魏征一连上疏四篇都是规劝太宗要以亡隋为戒,仍然 保持贞观初年的作风,戒骄戒奢,修德图强。其中以 篇最受人重视。 篇《十思疏》奏进后,太宗曾亲写手书作答,其中有 “披览忘倦,每达宵 分”“公之所陈,朕闻过矣”等语。《贞观政要》还载,太宗将魏征所上 奏疏,使人书写在屏风上,朝夕阅读,引以自戒,后来有人评论 篇奏疏 说: “非魏征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能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 《贞观政要》和《旧唐书 ·魏征传》都收录了 篇奏疏的全文。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所讲的治国之道与为人之道。 2.重点掌握 “安、信、求、实”等文言实词和 “以、哉、所”等文言 虚词的不同用法,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 第 1 页 3.能熟练地翻译和背诵全文。 【基础知识精讲】 1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请联系删除 ·背景资料 1. 魏征(580~643),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唐代文学家、政治家、 史学家,初为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常召入内室询以政 事得失,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直谏,史以 “诤臣”称之。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 书》《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本文《谏太宗十思疏》,被太宗置于案头,奉为座右铭。其文风影响 到宋代欧阳修、苏轼。 2. 写作 背景 唐太宗李世民随其父李渊反隋时作战勇敢,生活俭朴,颇有作为。 公元 627 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在贞观初年,他鉴于隋炀帝覆亡的 教训,进一步保持了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了不少有利于国计民生的 政策。经过十几年的治理,经济得到发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边 防巩固,内外无事,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广求珍宝,四 处巡游,劳民伤财。魏征对此极为忧虑,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 2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 2 页 荣昌盛的后面隐藏着危机,在群臣齐唱赞歌时,独能多次上 疏进谏,使太宗猛醒。文章力劝太宗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 看后感到很惭愧,表示从谏改过。 ·字词储备 1.重点实词 2.重点虚词 3.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 “振”通 “震”,威吓。 4.古今异义 ①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②纵情以傲物 纵情,古义:放纵感情,含贬义。今义:尽情。 ③三驱以为度 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④思虚心以纳下 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不自以为是,能够接受 别人的意见。 ⑤何必劳神苦思 何必,古义:为什么一定。今义:用于反问的语气, 表示不必。 5.词类活用 ①必固其根本 固,使动用法,使……牢固。 3 文档来源网络 仅供参考 侵权请联系删除 ②知止以安人 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③择善而从之 善,形容词用作名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