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do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 9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它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黄河流域最早的王国都城遗址。它可以佐证哪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礼记·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天下为家”始于(  ) A.尧 B.舜 C.禹 D.启 3.下面为商朝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内容可能是(  )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商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 纣 A.长平之战 B.盘庚迁殷 C.涿鹿之战 D.国人暴动 4.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5.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据此判断,当时的青铜铸造业(  ) A.技术水平低 B.影响范围广 C.生产规模大 D.商业程度高 6.青铜大面具是三星堆文化典型器物,让人们领略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绚烂多彩。这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的集体生活 B.商周时期的文明成就 C.东周时期的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7.如图为我国古代甲骨文中的“疫”字,该字的出现表明商代人(  ) A.注重对疫病的记载和回避 B.利用中医学防治疫病传播 C.形成了制度化的防疫措施 D.已经知道疫病的相关知识 8.“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失,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9.“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材料反映了春秋争霸的(  ) A.原因 B.过程 C.影响 D.性质 10.《管子》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提到,农夫必须有铁制的耒、耜、铫(yáo,古代的一种大锄),女工必须有针和刀,制车工必须有斤、锯、锥、凿,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工作。材料表明当时(  ) A.铁器广泛应用 B.战争非常频繁 C.牛耕得到推广 D.青铜不再使用 11.据《史记》记载,商鞅治秦,“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其作用是(  ) A.结束了诸侯割据局面 B.确立了秦朝的行政制度 C.加强了秦的军事力量 D.加强了秦对地方的管理 12.下图所示战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奖励军功 B.加强户籍管理 C.推广县制 D.统一度量衡 13.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该水利工程是(  ) A.大运河 B.郑国渠 C.灵渠 D.都江堰 14.下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和韩非对“义”的各自看法。由此可见,孟子和韩非所说的“义”是(  ) 人物 看法 孟子 “无礼义,则上下乱” 韩非 “义者,君臣上下之事”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15.下图是某班历史学习小组做的学习摘要。这些信息反映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摘要一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摘要二 群雄纷争  各国混战 摘要三 商鞅变法  百家争鸣 A.早期国家的产生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动荡变革的时代 D.繁荣与开放的伟大时代 二、非选择题(第16题19分,第17题16分,第18题20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料一 叔虞为周成王的胞弟,据传叔虞与成王玩耍,成王把一桐叶剪成玉圭状,对叔虞说将用这个封他。……于是周成王把唐封给叔虞。唐在黄河、汾河的东边,方圆一百里。史称“桐叶封弟”。 (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哪一制度有关?周朝实行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6分) 材料二 齐桓公改革: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打着“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号令诸侯。 晋文公改革:重用狐偃、赵衰等人,修明内政,整饬法纪,增强战备,施惠百姓,发展生产,接受狐偃“尊王攘夷”的主张。 (2)阅读材料二,归纳齐桓公与晋文公称霸的共同原因。(9分) 材料三 此鼎发掘于一座春秋大墓,墓主人是晋阳城的缔造者——晋国卿大夫赵简子。墓内出土两组七个青铜列鼎(周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社会状况。(4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档评论(0)

其其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初高各科资料啥都有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