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南安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福建省晋江市南安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自我评估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不仅承载着中国人生命实践的美好愿景,而且还体现着中国人精神生活的重要追求。家文化是理解中国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基因密码,是见证中国社会变迁的重要标志,同时,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逻辑道路。 中国古代社会的最大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构起系统而完备的家族宗法制度,并通过嫡子之制、分封之制等延伸至国家政治制度之中,最终形成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高度共通性,这种“家国同构”的基本格局导致了忠孝相通、忠孝同义,使家庭道德成为社会和国家存续的精神纽带。我国商朝的王位继承方式是兄终弟及制,周代王室则采取嫡长子继承制。秦汉以后,尽管中国社会时常遭遇周期性动荡,但因深受“三纲五常”思想的熏陶,由血缘纽带联系起来的家庭文化自始至终非常稳固。到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时代,豪门大族层出不穷,家谱族谱的编写蔚然成风。宋代的二程和朱熹将宗子立法视作尊族重本和收拾人心的重要手段,民间建造宗祠之风兴起。元明清三代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影响下,以家庭道德为核心的礼仪教化活动进一步得到加强。直到鸦片战争和辛亥革命之后,在外来冲击和内部激荡双重因素作用下,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开始走向缓慢而艰难的现代性蜕变历程。 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在氤氲化润华夏文明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架构。《尚书·尧典》曰:“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这里展现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其间,“仁”是人之为人的最基本的德性,它为历代统治阶级和普通百姓所普遍认可。仁德的核心是爱人,爱人的根本是孝悌,孝悌之德的根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由此生发出中国最重要的五种人伦关系,即《孟子·滕文公上》中提出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正是这种个人伦理——家庭伦理——宗族伦理——社会伦理——国家伦理的一以贯之,建立起中华民族悠远丰厚、恢宏庞大的家庭美德传统。 与欧美国家的家庭道德相比,中国传统家庭道德具有三种典型特质。一是义务至上主义。在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被反复阐明的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其根本要旨是强调道德义务和责任的重要性,这同西方家庭道德中追求个人自由与权利的契约主义倾向存在本质区别。二是道德理想主义。中国传统家庭道德高度重视家庭成员的修身养性,家庭生活的实质在于如何克己修身。判断家庭中任何事情的对错,先要反求诸己;在个体欲望与家庭秩序、社会要求发生冲突时,宁可克制自己的欲望和减损个人的正当利益,也要维护家族与社会的公共利益。三是伦理中心主义。在中国的家庭人伦设计中,人只有在以血缘为本位的各种关系中才能确定自己的家庭地位,如果抽掉了个人的人伦身份角色,个体人格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古人云:“天下将兴,其积必有源。”我们揭示中国传统家庭道德的历史渊源、理论逻辑及其本质特征,就是要通过抵达历史深处、倾听历史回响,来明晰新时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的具体内容。其间,我们必须采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正确对待中华传统家庭道德,在取其精华和弃其糟粕基础上,对之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家庭美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摘编自靳凤林《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文化已渗透到中国人的血脉中,它对于中国的文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橙老师资料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认证主体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