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大学语文》课件-第8章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pptx

重庆大学《大学语文》课件-第8章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八章形式实验与先锋小说;一、现代小说艺术实验的兴起;2、新时期作家们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借鉴和尝试。 如新时期初王蒙、茹志娟等人对“意识流”、和宗璞、谌容等人对荒诞、变形等现代小说手法的应用;1982年,围绕高行健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李陀、刘心武、冯骥才等人以通信的方式展开的讨论;1982年至1984年间中国文坛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论争等。 ;3、文学自身的原因。 随着新时期以来政治对文学钳制的松动,文学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日益增强,作家们关注的重心普遍地从最初的“写什么”过渡为后来的“怎么写”,艺术探索的势头增强,小说本体意识得到突出和强化。;4、商业化文化语境下,文学自身的反应和调整。 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文学日渐“失去轰动效应”,“纯文学”的“边缘化”成了无可奈何的必然趋势。如何应对文学的这一转折,不同的作家作出了不同的反应,有的以通俗写作向商业社会靠拢,有的则面向文学自身进行艺术挖掘和探索,传统的文学观念得到了反省和调整。;二、王蒙、茹志娟等人的现代小说艺术实验;关于意识流:所谓的“意识流”,是指19世纪末出现的,盛行于20世纪20—40年代的英、法、美等国的现代小说表现手法,它重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意识活动,常常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自由联想、意识跳跃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意识的自然流动来结构全篇,在文本结构上显得腾挪跌宕,时空倒置、自由。;这种“意识流”文学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找到了理论依据,现代西方的非理性主义哲学,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尼采、叔本华等人的唯意志论等,又为它提供了哲学思想基础。像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沃尔夫的系列作品等都是意识流的代表之作。;2、王蒙的“东方意识流”与西方意识流的差别:;3、对《布礼》和《春之声》的介绍分析。;《春之声》运用意识流表现手法,打破时空限制,通过出国归来的工程物理学家主人公岳之峰的意识联想,将过去与现在、国外与国内、城市与乡村结合起来,表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出现的历史转机和全社会欣欣向荣的春天气??。虽然采用的是现代艺术表现手法,但表达的却是传统的社会主题。;4、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三、刘索拉、徐星、残雪等人的现代派小说;2、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3、艺术渊源: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借鉴模仿了美国现代作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而徐星的《无主题变奏》则接受了美国现代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影响。;意义及其评价:刘索拉、徐星的作品,普遍地摈弃了那些外国作品的“黑色幽默”和非理性色彩,在内在精神上,依然十分认真、严肃,表达的是一些社会化的现实主题,是对走出文革阴影的一代青年人在民主化、现代化的社会进程中,对于主体、个性、自由精神、人生价值和意义追求的“情绪历史”的反映。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的评论家以西方的艺术标准来衡量,认为这些小说不是真正的现代派小说,“我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主义小说”,从而引发了有关“伪现代派”问题的争论。;4、残雪的作品;残雪的作品世界:残雪的作品习惯于以一种非常态的精神病患者的叙事方式,营造着一个个虚幻的超现实的荒诞的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丑陋,充满着敌意;在这个世界里,老是下着墨色的雨,潮湿发霉,到处是苍蝇、蚊子、蛇、老鼠、蛆、蜈蚣、蜘蛛和蝙蝠;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面的人们,一个个患神经质,紧张不安,充满着痛苦、嫉妒和灾难。;艺术特征:;2)叙述的冷漠客观。 残雪在叙述这个心理世界时,使用的是一种平静的、不带任何情感的客观的叙述语调,一切的丑恶在她的笔下以一种类似自然主义的方式自然呈现,既非讽刺,也非揭露,更不是对现实社会的隐射,这是残雪作品的特色,也是她的作品最令人琢磨的地方。实际上,这种叙述方式体现了作者的认知态度。;3)寓言般的叙事效果。 这种冷漠、客观的叙述语调使残雪的作品具有寓言般的叙事效果,从而达到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普遍反映,在主题上更具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叙事特征。;四、马原、格非、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四、马原、格非、余华等人的先锋小说;2、马原的叙述圈套;关于“马原的叙述圈套”;关于“马原的叙述圈套”;3)马原小说中的叙事,往往是一些片段化的故事情节的连缀,故事常常有头无尾,作者的叙述态度煞有介事但又漫不经心。所有的这些,形成了马原小说似真似幻的表达效果。 ;4) 对于马原来说,叙述不再是为内容服务的手段,而是小说的目的。马原赋予叙述以小说的本体位置,促进了新时期小说文体意识的觉醒,但马原过于膨胀的个性化叙述方式,也影响了读者的接受与交流。;3、格非的“叙述的怪圈”;同是接受博尔赫斯的影响,格非的小说也致力于叙事迷宫的构建。但与马原故事套故事式的“叙述圈套”不同,格非的小说则主要表现人物意识、心理的无序性,以故事片段拼接的方式来结构小说,表现出所谓的“叙述的

文档评论(0)

133****8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育领域编辑

认证主体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