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雨霖铃教学设计 PAGE PAGE 1 《雨霖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永及其词作风格。?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鉴意象分析解读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了解之同情”,体味词人所抒写的感情。 教学重点: 品鉴本词典型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赏析名句,了解情景交融的手法。 教学设想: 本词是柳永的代表作,描写作者与情人难舍难分、缠绵悱恻的离别情绪及设想别后清冷孤寂的情景。并以景物衬托,把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景中有情、情中见景、情景交融,产生了极佳的艺术效果。此文集中体现了婉约派词的风格。 我校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虽然已学过了一定量的诗词,但对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不理想,对诗词情感的体味也不够深入,更难把握作者的艺术手段。因此,本课教学,我把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把艺术手法的赏析作为教学难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把诵读作为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让学生明确诵读是鉴赏诗词的基础,又是鉴赏品味的升华,鉴赏的过程,既是品味的过程,更是为理解背诵做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人生当中,什么最令人痛苦?那就是生离和死别。自古以来,多情的人,都会因为离别而感觉到悲伤。我国古代以“离情别意”为题材的诗词很多,屈 ① 寒蝉凄切, ①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 ②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思考:这些景物有哪些共同特点?(结合意象分析) 主要意象: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 补充: 寒蝉:即秋天的蝉,元代的卢挚在《沉醉东风》中有“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宋代词人晏几道的《采桑子》也有:“一寸愁心,日日寒蝉夜夜砧。”因此,有人说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给人以凄凉之感。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 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 “秋风秋雨愁煞人” 烟波:烟波,水也。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古人多以此来传达哀怨、惆怅、凄苦的愁思。 暮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共同特点:凄凉(清) 沉寂 惆怅 伤感 作用:渲染凄清的意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伤感的离情) (三)赏析下片 1.有人盛赞“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千古名句,请从意象的角度赏析。 (提示:你能不能想起一些含有这些意象的诗句?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联想呢?) 明确:酒——愁绪,杨柳——惜别,晓风——悲凉,残月——愁思。 这两句之所以成为名句,就在于它没有一个字写情,而又没有一个字不写情。词人设想旅途中的情景:待今宵酒醒之后,我将身在何方呢?我的身边还能有我的知心人陪伴我吗?不会有了,陪伴我的将只有岸边杨柳,耳畔清风,天边残月! 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 赏析: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美景都形同虚设,纵有万般爱意,又向谁诉说?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因此,作者在令人洒泪的伤情的书写中,结束了全词。 六、课堂小结: (整体回顾):本节课,我们通过品鉴主要意象对柳永的《雨霖铃》进行了赏析:词的上片在凄凉环境的衬托之下,写离别时难舍难分的情状。下片设想远别后的思念和久别后的凄清。全词既写了眼前的离别愁,又写了未来的相思苦。处处以景物衬托离情,而“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在情与景的交融中,演绎了一曲凄婉缠绵的离别之歌。 学以致用: ??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诗歌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 布置作业: 背诵《雨霖铃》 完成《金版学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品味诗词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为重点,以诵读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主要围绕“品鉴意象、体味情感、了解表现手法

文档评论(0)

183****95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顾**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