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北省南宫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河北省南宫市高中语文高一期末深度自测考试题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古至今,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方面,学科分支越来越细,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工具的增加,使人们发现不同现象的能力比以往更强。另一方面,伴随着全世界人口大量增长,不同种族、习俗的人在互相交流后,他们的观点和学问得到融会贯通,从而进发出新的火花。 两千多年前,孔子谈论自己的学问时曾说:“吾道一以贯之。”面对越来越纷繁复杂的学科,今天的学者还能做到孔子所说的“一以贯之”吗?在建构一门新的学问,或是引导某一门学问走向新的方向时,学者的原创力从何而来?为什么有些人看得特别远,找得到前人没有发现的观点?这是一种本能的理性选择,还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 在文学史上,屈原作《楚辞》,太史公作《史记》,这些作品可以说是千古绝唱。然后,我们又看到李白、杜甫,一直到纳兰性德、曹雪芹。他们的诗词文章,激情澎湃。这些作者并未刻意为之,却是情不自禁。何以故?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实,中国文人在文艺以外的活动,表现出来的感情也极为丰满。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出生入死。宋朝,文天祥被蒙古人囚禁,作正气歌。其实,他们的“气”正是孟子说的浩然之气,也是古往今来,中国文学家和科学家所共同享有的。 至于数理方面,也讲究相似的气质。自希腊的科学家到现代科学家,文笔优美雅洁的大有人在。他们并没有刻意为文,然而文既载道,自然可观。数理之与人文,实有错综交流的共通点。 无论在西方或是中国,科学的革命都以深刻的哲学思想为背景。中国人提出五行学说,希腊人企图用五种基本元素来解释自然现象,柏拉图甚至用当时发现的五个最对称的多面体来跟这些元素一一对应。中国人提出阴阳的观点,西方人也讲究对偶。文艺复兴时的画家则研究投影几何,对偶的观念,从那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理文并重,他们也将科学应用到绘画和音乐上去。从伽利略到牛顿,这些大科学家们在研究科学时,都讲究哲学思想。以后伟大的数学家高斯、外尔等都寻求数学和物理的哲学思想。至于爱因斯坦在创造广义相对论时,更是大量采用哲学家恩斯特·马赫的想法。 回顾历史,我们会发现,将无数有意义的现象抽象和总结而成为定律时,中间的过程总是富有情感。在解决大问题的关键时刻,科学家的主观感情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种感情是科学发现的原动力! 当科学家发现的定律或定理是如此的简洁,既不失普遍性,又无比有力地解释各种现象时,我们不能不赞叹自然结构的美妙,也为这个定律或定理的完成而满意。这个过程需要一个科学家投入毕生的精力!苟真理之可知,虽九死其犹未悔! 我遇见过很多大科学家,对文艺都有涉猎。他们的文笔流畅。其实,除了文艺能够陶冶性情以外,文艺创作与科学创作的方法也有共通的地方。 诗人墨客,诗词歌赋,最能表现高尚的情怀。现代的杰出科学工作者,肉体上未必经得起上述诸贤的艰苦经验,但他们做研究时的毅力却可以跟上述诸贤媲美。科学家与文学家有很多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 数学家也可以用和古代文学家赋比兴类似的手法,做出一流的创作。苏东坡在七岁时,见到眉山的一个老尼,年约九十。她告诉苏轼,自己曾经去过蜀主孟昶的宫廷中。有一日,天气炎热,蜀主和他的妃子花芯夫人深夜纳凉于摩诃池上。孟昶作了一首词。这个尼姑还能记得这首词,并把它告诉了苏轼。四十年后,苏轼只能够记得词中头两句。苏轼有天得暇,寻找词曲,猜测这词应该为洞仙歌令。因此循着这两句的意境猜测蜀主的想法,将词续完,成为《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我们想想,不同的文人面对残缺的词句,一定会有不同的反应。假如是清代的乾嘉学者,就可能得出一个结论:这词不可考!

文档评论(0)

cyz1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