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海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临海市高中语文高二期末高分预测提分卷详细答案和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 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阅卷人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A卷(第I卷)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唐诗说“源” 叶嘉莹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诗经》中的诗歌,每句从二言到八言字数不等,但整体而言,以四言为主。这是因为,四言诗句无论是在句法的结构还是节奏的顿挫方面,都是最简单而且初具节奏的一种体式。如果一句的字数少于四个字,其音节就不免有劲直迫促之失了。所以,《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以四言为主的形式。 继《诗经》之后,中国南方又产生了一种新兴诗体——《楚辞》。《楚辞》以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主,也收集了后代一些文人模仿屈、宋的作品。《楚辞》在形式方面对后代影响最大的,一个是“骚体”,一个是“楚歌体”。“骚体”诗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离骚》在内容和感情上的特色对后代诗人有很大的影响,这种特色主要表现为追寻的感情,殉身无悔的态度,美人香草的喻托以及悲秋的传统。至于在形式上,《离骚》的句子较长,大致是“兮”字的前后各六个字。因为句法的扩展,篇幅也随之延长,这就使得这种诗歌有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楚辞》中的骚体,就逐渐从诗歌中脱离出来,发展为赋的先声。 《楚辞》的另一种形式是“楚歌体”,“楚歌体”主要指的是《楚辞》中的《九歌》这一组诗。它本是楚地祭祀鬼神时由男女巫师所唱的巫歌,多用爱情的口吻来叙写一种期待和召唤的浪漫感情,因而能够引发起人们对理想、政治以及宗教等许多方面的联想。在形式上,《九歌》的句子、篇幅都比《离骚》短,最常见的形式是“兮”字前后各三个字。例如“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一句七个字,每一句的韵律节奏都是“四三”,这和后来七言诗的韵律节奏是一致的,所以,《九歌》成为后世七言诗的滥觞。 之后的诗坛,乏善可陈。 后来,乐府诗兴起,一扫此前诗坛的消沉气象,而有了新的开拓和成就。乐府诗的本义,原只是一种合乐的歌辞。史载汉武帝曾建立了乐府的官署,并且派人到各地采集歌谣,然后配上音乐来歌唱。此外,文士们也写了一些可以配乐歌唱的诗,这些歌诗后世通称为“汉乐府”。就歌词的体式而言,汉乐府有继承《诗经》的四言体,有继承《楚辞》的楚歌体,有出自于歌谣,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杂言体。而最可注意的一种,则是由新声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一种五言的体式。当时西域胡乐传入中国,传统音乐受到外族音乐的影响,就产生了“新变声”这种音乐。而当初配合这种“新变声”的歌诗,就是最初的五言体诗。后来,五言体诗进一步发展,就有了《古诗十九首》的产生。到《古诗十九首》出现后,五言诗就有了一个完全固定的体式,于是我们就称之为“古诗”,而不叫它“乐府”了。 自从东汉五言诗形成以后,到建安时期,曹氏父子风起于上,邺中诸子云从于下,不仅使得五言诗在形式上达到了完全成熟的境界,而且内容上也因作家辈出而有了多方面的拓展和完成,从而最终奠定了五言诗的地位,使之成为我国诗人沿用千余年之久的一种新体。 汉以后,从魏晋到南北朝,是我国诗歌由古体到律体转变的一个时期。这种律化分两步走:一是对偶,二是声律。就对偶方面而言,早在一些很古老的书中就曾出现过,后来的《古诗十九首》中也有一些对偶的骈句,但这些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并非出自作者有意识的安排。到了建安时期,曹植开始有心使用骈偶之句,以增加其诗歌的气势。不过,曹植诗中的对偶只是大体上的相称,并不十分严格。晋宋之间,谢灵运诗中的对偶数量进一步增加,形式上也更加严密了。关于声律方面,在南北朝之前的一些文士,如司马相如、陆机等人都曾经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然而他们所强调的,只不过是自然的音调而已。到了宋齐之间,佛教盛行于世,于是译经、唱经等事业迅速发展起来。外来文化的刺激使得一些人开始对本民族的

文档评论(0)

cyz1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