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编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编制 一、 编制数量化立地指数表 吉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洛杉矶高原南部。它是一座起伏着的山,高原,梁和谷是交错的,海鸥是水平的,水土流失严重。全县总面积的73%为黄土所覆盖,其余为土石山。该县森林覆被率约为26%,绝大部分为天然次生林;分布于土石山区,人工林只占7.5%;分布于黄土区。人工林中面积最大的是刺槐林,共98000亩,占人工林面积的63.2%。该县的刺槐林集中连片,林相整齐,生长挺拔。但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刺槐的生长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为了揭示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而反映在刺槐生长上的差异,我们试图通过编制刺槐数量化立地指数表的方法对该地区的立地质量给以评价,并进而为当地造林立地条件类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探索。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立地质量的评价已渐多的采用多元分析的方法,借助于电子计算机,使立地评价由定性走向定量。在无林的黄土地区,编制人工刺槐幼林立地指数表还是初次。但是作为一种尝试,对于研究黄土地区这一特定条件下的造林地立地条件类型划分和适地适树问题,有着一定的理论的和实践的意义。为此,我们于1978—1981年开展了调查研究工作,本文是此项调查研究工作的成果之一。 所谓数量化就是通过对研究地区林地优势木与生长有密切相关的立地因子建立多元回归关系,即把自变量中的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坡位等非数量因子进行数量化转换,与因变量—地位指数(优势木平均高)建立回归方程,通过电子计算机的运算,解出方程中的参数,最后列出立地质量的得分表。使用这种表,只需将林地或无林地上几个主要的因子进行测定,根据测定结果,在评定表中查出各因子的得分值,然后总加起来,就可得出该立地的立地质量的指数值,它予示这一特定的立地条件下,营造某一树种后所属的地位指数级。这样就使有林地和无林地在立地质量评价上有了统一的标准,使以往的无林地立地质量的评定从定性的水平上升到定量的水平。为今后的集约经营,标准化,科学化提供了基础,为一定树种对不同类型立地的适地适树提供了依据。 二、 塬面梁坡厚土土壤条件 调查地区为吉县红旗林场,地处吕梁山南端,属黄土残塬沟壑区,海拔1100—1270米。现有人工刺槐林8170亩,平均年龄17年,最大年龄为22年,平均郁闭度为0.7,15—20年生的刺槐林每亩蓄积可达4.32立方米,可出材3.02立方米。 该地塬面和梁峁地形各占一半,侵蚀沟多为70—80米深,而沟道底部常有紫色沉积砂岩裸露,塬面坡度一般8°,梁峁坡多在15—25°,沟坡多在45—80°;而沟坡坡脚部分较缓,常在30°—40°。该地的地带性土壤为黄土型碳酸盐褐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原始形成的土壤剖面早已不复存在,母质特征异常明显。成土母质主要为黄土,沟坡的下半部多出现第三纪的红土和沟坡坡脚的塌积红黄土。 本区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夏季高温多雨。年平均温度10℃,≥10℃年积温为3357.8℃,干燥度1.23,平均年降水量575.9毫米,无霜期172天,属暖温带半湿润森林草原区。 三、 立地因子的调查和分析 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刺槐人工林中设置标准地,共计调查了刺槐林标准地178块,进行树干解析53株。标准地面积一般为600平方米(30×20米)左右,上有立木100株,要求同一标准地内坡向、坡度、坡位、小地形等基本相同。 标准地调查内容有: 1.测树因子调查。 2.地形部位调查。 3.土壤调查。 4.造林历史及林地现状调查。 在进行测树因子调查时,以立木上层高作为主要指标,由于立木上层高能较好地反应立地质量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而且立木上层高受其它因素(如造林密度的变动,抚育措施等)的干扰较少,因此在进行测树因子调查时我们就以一定年龄时的上层高(优势木)作为立地指数。根据标准地内优势木株数不同,其树高变动系数的变动系数计算和所绘曲线的分析,一般认为调查5株以上对标准地内的树高变动系数就基本稳定在同一水平上,因而我们在标准地内所调查的优势木株数确定为5—10株,实测其树高和胸径,并以伐桩确定年龄。同一标准地要求立木年龄相同。 立地因子的调查共分为17项,这17项是指对刺槐生长有明显影响的因子,如地形部位、坡向、坡度、坡位、坡长、坡形、(又分为直线形、凹形、凸形)、小地形(又分为平斜、凹形、凸形、凸起)、母质类型(分为黄土、红黄土、红土)、石砾含量、土壤埋藏层深度、是否风口、海拔高度、塬面、梁峁顶、梁峁坡、侵蚀沟坡、沟底等。 为了对无林地造林环境条件进行分析,于梁峁地形和塬面多年撂荒的不同地形部位,不同坡向(八个方位)及不同土壤母质地段,按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80—100cm)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机械组成、透水性、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化学性质(有机质、全氮、全磷、PH值)及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4月初—6月底,每10天测定一次,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