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物理知识在古诗词中的渗透.doc

2023年物理知识在古诗词中的渗透.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年物理知识在古诗词中的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空间和时间等基本规律的学科,而古诗词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景物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科学知识。在古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下面是一些例子: 1.《登高》(唐代 杜甫) 高山峻岭太崔巍,下有千泉皆向西? ? ? ? ? ? ? ? ? ??冰消瓦解风雷静,大漠平沙第一篇。 ? ? ?这首诗中,杜甫描绘了高山峻岭的壮美景象,其中“冰消瓦解”一句,涉及到物理学中的相变过程(物态变化过程)。冰在温度升高时会熔化成水,这就是相变过程中的一种。 2.《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 ? 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一句,涉及到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内,能量的总量是不变的。野火虽然可以烧毁草木,但其中的能量并没有消失,而是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3.《江雪》(唐代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 这首诗中,“孤舟蓑笠翁”和“独钓寒江雪”两句,涉及到物理学中的力学原理。孤舟在江面上漂浮时,需要克服水流的阻力和重力的作用才能保持平衡;而独钓寒江雪时,则需要克服鱼竿和鱼线的弹性力和重力的作用才能钓到鱼。 以上只是几个例子,实际上在古诗词中还有很多与物理学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识,也为我们今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 ? ?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古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试题成为近几年中考题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 1. 苏轼的诗词“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诗词中涉及到能量转化情况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2、李白诗词“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词中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机械能。 二、古诗词中的参照物知识 1、毛泽东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万千河”是,其中“坐地”是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日行”则是相对于太阳在运动。 2、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青山相对出”是以船为参照物,“孤帆日边来”是以河岸为参照物。 3、《闪闪红星》歌词中“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山走来迎”是以船为参照物,而“山不动,是船行”是以岸为参照物。 4、“昨夜一阵大风,把井吹到篱笆外面去了”。井被吹走篱笆墙外是以篱笆为参照物的。 ? 三、古诗词中的热学和分子动理论知识 1、陆游《村居山喜》中“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诗词中“花气袭人”是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加快的结果,而温度影响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 2、张旭《山中留客》中“纵使晴明无雨色,乳晕深处亦沾衣”。——露的形成(液化)。 3、白居易《暮江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液化)。 4、王安石《梅花》 “遥知不是雪,为何暗香来”——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5、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凝华) 6、郭沫若《游武夷泛舟九曲》 “幽兰生谷香生径,方竹满山绿满溪”—— 扩散现象(分子的热运动) 四、古诗词中的声音知识 1、唐诗《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区分“钟”和“鼓”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 2、郦道元的《三峡》中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描写。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现象,当反射回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就可以听到回声。 ? 五、古诗词中的光学知识 1、诗人高骈在《山亭夏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诗句中 “浓阴”是光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形成的无光区域;而“倒影”则是光反射时的成像现象,并且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唐朝诗人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平面镜成像知识。 3、“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 4、范仲淹诗句“皓月千里,-静影沉壁”——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5、李白诗词“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光的直线传播。 6、刘禹锡《望洞庭》诗句“湖光秋月两相知,潭面无风镜未磨”——光的反射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平面镜成像 7、杜牧《盆地》诗句“齿破苍苔地,偷它一线天,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平面镜成像。 8、李白《早发白帝城》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光的色散。 9、吴伟《题饮图》诗句“岸上蹄踏蹄,水中嘴对嘴“——平面镜成像

文档评论(0)

159****27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