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看长安三万里个人心得感悟 合计5份.docx

学生观看长安三万里个人心得感悟 合计5份.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观看《长安三万里》心得感悟 如果说《长安三万里》的成功之处,我认为是让更多人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关注,而不足之处在于对历史真实性的曲解和情节的冗余。涉及到历史的电影,为了影视效果,在表达形式上可稍作改动,但不能以假作真。 电影中李白代表着盛唐之下的浪漫主义,高适代表着实干主义,以二人友情为主线,见证了唐朝的兴衰,表达对理想的坚守。很抱歉,看完电影,我虽会为电影中塑造的高适受怀才不遇后仍忠心报国所打动,但对李白却有一种日夜笙歌、纵情声色的误解,甚至从朋友视角来看,他是一个无心之人。电影不应该为了烘托电影主题而去篡改李白的形象。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那个真实的李白。(推荐大家观看CCTV9《李白》纪录片。) 李白,生性洒脱,崇尚自由,但并不如影中所示:会忘记与朋友一年之约、会在干谒(写文给高官贵人试图获得对方举荐)无果后向路人拔剑、会在长安沉迷酒色。此次并不想对电影的细节做过多的解读,只是想说在当今的社会,我们缺少的或许不是高适身上的那种倔劲儿,那种脚踏实地的精神,缺少的是李白身上可以有的浪漫和洒脱。李白精神世界的大鹏渴望追逐自由,然而李白的灵魂里,已有一个宏达的政治抱负,期望进入朝堂,治国平天下。在杜甫的《饮中八仙》里这样描述李白的放浪形骸: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公元730年春夏之交,李白前往长安后未能通过途径得到赏识,还与权贵剑斗,劫难后离开长安,认为崎岖的入世之路与蜀道何其相似,写了《蜀道难》,将人世险恶融于最奇特的自然山水之中。公元732年年末(31岁),李白从长安回到安陆,开始10年隐居生活。中国古代一以贯之的寄情于清风朗月的情怀基本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儒道互补的格局形成后,这成为中国人精神的一个退路,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重要出口。儒道互补既主张社会与人性不断升华前进,又主张社会与人性不断回归本位,使得人性既拥有智慧,又能保持纯朴和自由,使得社会既高度发达,又和谐有序。正因如此,也有了以下千古流传的诗篇: 入我门者,但有清风;对吾饮者,惟当明月。——魏晋南北朝《南史谢惠传》 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欧阳修《沧浪亭》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苏轼《前赤壁赋》 公元742年,李白41岁,唐玄宗在贺知章欣赏李白才华,召其进京,李白狂喜,便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李白以国士自诩,皇帝却以文士待之,报国无门的苦楚无人能懂,于是写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已排解内心的苦闷、孤独。从世俗的角度看,这是李白人生最风光的时刻,但却依然孤独,而这种孤独并、也没有把李白导向颓废、寂灭。他不承认现实悲剧性和人生的有限性,他要超越人生的有限性,要达到永恒,要成仙。 李白一向追求进退的自由。进可以立足朝堂,施展抱负;退可以寻仙漫游,泛舟东海。意识到在长安无法再进一步之时,公元744年,李白主动向唐玄宗辞呈回乡。在途中李白与相差11岁的杜甫于河南商丘第一次相遇,这一遇,闻一多比喻作是月亮与太阳的一次见面。也是在这里,杜甫将高适介绍给李白。杜甫与李白的情谊之深,二人牵手伴游、同床共枕。杜甫与李白相别后,写了很多诗思念李白(《春日怀李白》《冬日怀李白》《天末怀李白》),而李白的诗也少不了杜甫的身影。杜甫的天性是沉郁的、悲剧的,李白写下一首《戏赠杜甫》,劝导杜甫过的轻松惬意一些。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公元755年冬天,安禄山以“诛国忠,清君侧”为名发起“安史之乱”。次年秋天,庐山隐居避祸的李白在永王李璘的幕僚韦子春的三次拜访劝说下,加入永王讨伐逆贼。一心报国的李白并看不清政治局势,陷入了漩涡之中,安史之乱平定后永王以谋反罪被杀,李白被捕入狱。近距离面对死亡,李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害怕,写信给朋友求救。但一些昔日友人对身陷囹圄的李白避之不及,从前将其视为仙的一些世人也高呼让李白死刑。杜甫描述当时李白的处境“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在郭子仪的帮助下免死流放夜郎。李白路经白帝城时接到朝廷的特赦令,大笔一挥写下《早发白帝城》。而后在江夏隐居,但经历多次磨难后,李白依然对国家热爱,自信自己还能为王朝做事。公元762年,李白61岁,听闻李光弼平定余孽便拿着长枪想加入。走到半途,在金陵病倒。生命最后一年,李白在族叔李阳冰处修养(安徽省当涂县),死神在耳际呼啸,临去世时写下《临终歌》。李白离开了既眷念又想摆脱的尘世,他眷念这尘世里壮丽的河山,却也想摆脱它,去追求终极的自由。诗贯穿了李白的一生,也见证了大唐的盛衰。诗在,书在,长安在。 李白就像是一只翱翔于天际的大鹏,面对人生波折,依旧内心自由、疏放,把大唐的山川大河、雄奇壮丽纳入诗篇,用超凡的想象力,营造了一个自由奔放且浪漫的世界。 观看《

文档评论(0)

yqp39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员持证人

专业的服务,为你提高更快的工作效率

认证主体叶**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31日上传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