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归园田居(其一)》检测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7.2《归园田居(其一)》检测题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2《归园田居(其一)》检测题 一、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 B.本诗开头两句总领全诗,最后两句,以“久”扣“三十年”,以“樊笼”扣“尘网”等,互为映带,以结全篇。 C.诗人悔恨自己“误落尘网”,成了“羁鸟”“池鱼”。“恋旧林”“思故渊”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渴望自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自然的心境。 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中,“尘杂”是指灰尘和杂物,“虚室”是指空着的屋子,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整洁清幽。 2.“暧暧远人村……鸡鸣桑树颠”描写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李思训①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②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③。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④前年嫁彭郎⑤。 注释:①李思训:唐代著名山水画家,山水画的创始人。②搀:刺,直刺。③低昂:高低起伏不定。④小姑:指小孤山。⑤彭郎:即彭浪矶,在小孤山对面。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勾勒了一幅山水苍茫、浩淼空阔的画面,高度概括了长江绝岛图的内容。 B.“崖崩”写出山的险峻,“搀”写出乔木的气势,两个词语都赋予了诗歌动态美。 C.画中的主体客舟也是诗歌的中心,一叶不知何处来的扁舟,带给读者丰富的想象。 D.“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写出了大小孤山的清秀美丽。 4.绘画是视觉艺术,绘画形象鲜明、直观,这是诗歌不能与之相比的,但诗歌却可通过语言调动多种感官,给读者带来更为丰富的想象,这也是绘画所不能相比的。试从诗中找出三个例子,分析诗歌语言的优势。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裳【注】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注】甘棠:《诗经·召南》有《甘棠》一诗赞美召伯。据说周朝召伯南巡时为了不惊扰百姓,在一甘棠树下办公。后以“甘棠”来称颂官吏的政绩。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离任时,父老准备筵席,拦路相送。 B.诗歌前四句写出了百姓的依依惜别之情和诗人内心对杭州百姓的愧疚之情,可谓情真意切。 C.第三联描绘了因税重,贫穷的农户很多;又因干旱的田地多,农民遭遇饥荒的现实情况。 D.诗人临走时,还能给父老们留下在钱塘增筑的湖堤工程以救助当地的干旱灾荒,其自豪的心情表露无遗。 6.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人的形象特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和陶《归园田居》(其四) 苏轼 老人八十余,不识城市娱。造物偶遗漏,同侪尽丘墟。 平生不渡江,水北有幽居。手插荔支子,合抱三百株。 莫言陈家紫①,甘冷恐不如。君来坐树下,饱食携其余。 归舍遗儿子,怀抱不可虚。有酒持饮我,不问钱有无。 【注】①陈家紫:荔枝名品之一。 7.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陶诗“误落尘网”含有无奈、追悔之情,与结尾“复得返自然”的欣喜相照应。 B.陶诗“羁鸟”“池鱼”喻客居在外的游子,借互文形式强化他们对故园的情感。 C.苏诗中老人年已八十,远离城市喧闹,幽居在水北,与同辈们一起在山丘玩乐。 D.苏诗写老人劝人怀抱荔枝回家,要有酒就喝,看轻钱财,表现他性情的洒脱旷达。 8.同写田园山野之乐,陶诗呈现物事之美,苏诗偏重人情之美。请结合诗歌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9.“尘网”“羁鸟”“池鱼”“樊笼”等词语比喻什么?诗人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18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