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7765.pdf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一.灌区概况与分布 (一) 灌区自然地理和经济概况 本地区三面环河,西起清河,南频卫河,东至禹河;地势平坦,地 形坡度 多在 0.0015~0.004 之间。过去由于卫河南移,在本区的下中部横凿下 一道陡坎; 同时,入禹河河口西北方形成一凹地和局部高地。 本地区土质肥沃,土壤质地属中粘壤土,微有结构,土壤含盐量为 0.02% 宜于耕作。土中粘土含量为 10%~15% ,孔隙率为 44.3% ,干容重为 1.40t/m , 透 水性中等。地下水埋深为 5~15m ,水质近于中性(PH=7.4 ),可溶性 盐为 0.05%。 本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 581.3 毫米,但时间分配不均,经常出现季 节性干旱, 影响作物生长。年最大降雨量为 877.7 毫米(1949 年),年最小降雨 量为 363.3 毫米(1963 年),年内降雨变率很大,七、八、九三个月降雨量占全年 降雨总量 的 70%。暴雨多发生在八、九月 ,由于本区土壤透水性较强 ,且地下水 位较深, 因而形成的地面径流量不大,除凹地外 ,径流可与时排除。多年平均蒸 1 / 311 / 31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发量 970 毫米,月平均气温 13~16℃,最高气温 43℃,最低-10℃,每年 12 月 下旬开始结 冻,元月底解冻。 全区耕地面积约为 113000 亩(100 等高线以下),由于南北方向 有李家沟纵 切而过,把耕地分为东、西两部分,其面积分别为 17000 亩和 96000 亩。当地种 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其次是棉花、高粱和谷子等。 全区共分布有四个乡,即前进乡、胜利乡、合作乡和红旗乡。该区 由于干旱 影响,作物产量低而不稳,急需发展灌溉,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二)地形和河道水量概况 1.地形 (1)灌区地形图一张(1/25000 );土地利用率为 0.9。 (2)李家沟集水面积不大 ,平时干涸 ,雨季洪水期流水 (3)100 米等高线以上植被覆盖很好 ,暴雨季节基本无径流汇入本区。 二 .灌区用水资料 根据邻近地区 自然和农业条件相似的灌区作物大面积丰产灌溉经 验 ,以与该 区的灌溉试验站试验资料 ,结合本区具体条件和增产的要求 ,分析拟定 出本区各 2 / 312 / 31 农田水利学课程设计 种农作物中等干旱年(75% )的设计灌溉制度见表2. 表 2 中等干旱年 75%的作物设计灌溉制度 作物种植面 生长阶 灌水次数 灌水定额 灌水日期 灌水天 灌水率 作物种类 积比(%) 段 (m3/亩) 起始 终止 数 冬小麦 60 分蘖 1 50 1/12 22/12 22 返青 2 40 20/2 7/3 16 拔节 3 40 1/4 16/4 16 抽穗 4 40 26/4 10/5 15 棉花 25 播前 1 50 18/3 1/4 15 幼苗 2 35 20/6 26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14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