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石钟山记》课后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2《石钟山记》课后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石钟山记》课后练习 课内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臆断其有无 臆断:主观地作出判断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去 C.余尤疑之 尤:更加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考:考证 2.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水石相搏 森然欲搏人 B.名我固当 而此独以钟名 C.所在皆是也 觉今是而昨非 D.传其事以为官戒 此世所以不传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句: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A.硿硿焉 B.微波入焉 C.如乐作焉 D.若甚怜焉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3分)( )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C.大石侧立千尺 D.事不目见耳闻 5.下列句子中与“得双石于潭上”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石之铿然有声者 B.而大声发于水上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此世所以不传也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郦道元,北魏时期官员、地理学家,青州刺史郦范之子。他以毕生心血撰写地理著作《水经注》,成为中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B.苏轼实地考察石钟山的经过,有山水景物的描绘、人物情态的刻画等等,写得生动形象,跌宕起伏,惊险曲折,使人读来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神。 C.作者从首段对郦道元、唐李渤的说法持怀疑态度,到最后“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彻底否定了郦道元、李渤的观点。 D.本文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 7.翻译: (1)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2)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8. 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郦道元:水石激声 郦道元:水石激声 → 人常疑之 ← ⑤ 李渤:② → 余尤疑之← 笑之陋 第一段:出游之缘由——质疑 石钟山记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 → ③ 大石当中流 → 风水吞吐发声 写作目的 写作目的 第二段:① ——实践 第三段:出游之感想——结论:④ ——— 课外提升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序号,并对错误加以修改。 ①赫赫有名的“栽酒堂”是苏轼到达儋州后与弟子们以文会友、弘扬文教。②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姜唐佐、第一个进士符确,与苏轼只是萍水相逢,却都成了苏轼的学生。③苏轼在儋州生活了三年,努力去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以随遇而安的态度对待异方风物。④有时他头戴竹笠,身披蓑衣,脚蹬木屐,俨然像是一个老于农田的老农。⑤他甚至模仿当地人用椰子壳做了一顶“椰子冠”,并在一首诗中表示“借我三亩地,结茅为子邻。鴂舌倘可学,化为黎母良。”⑥意思是,要是能学会黎族方言,就永远情愿与黎族人民生活在一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待郎,以舟师剿贼(作者对太平军诬称),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吰镗鞳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衣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黏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左右旁通,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蝙蝠大如扇,夜明砂积尺许。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语皆可喜。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节选自清末俞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