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安徽省江南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联考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开始,“自然人化”便成了自然美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美学热”。当代美学在这一发展阶段,深受西方传统人本主义哲学框架的束缚。西方人本主义理论将自然视为“自然物”,视为荒蛮的存在、可加以利用的资源,自然的审美价值因此而长期遭到否定。 中国传统秉持自然生命观,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主张“与物为春”“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等。由此,在人与自然审美关系建构中,除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比德”,“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移情”外,更有“峰岫峣嶷,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的“畅神”,“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互赏”等。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可谓是与人平等的生命存在。 20世纪90年代之后,生态型美学开始在中国勃兴。所谓生态型美学,主要是指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景观美学。三者主要依赖的自然科学基础不同,分别为生态科学,环境科学,景观规划设计学和景观生态学。同时,自然美相应凸显的维度也不同:生态美,旨在凸显自然生命样态之真;环境美,旨在凸显自然生存环境之善;景观美,旨在凸显自然物象之美。 而三者之所以可统称为“生态型美学”,在于有共同之基础;秉持生态世界观,即以生态地球、生态宇宙为本体,认为人与自然平等共处于一个生态系统;强调生态审美方式,基于但又不受限于自然科学理论,以生态感知方式体验自然美。 因面对共同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国内兴起的生态美学、环境美学,与译介而来的西方生态型美学很快形成交汇融合,并促使自然美再次成为美学研究热点。在生态型美学理论体系中,作为审美者的人,不再是万物的主宰,而是与自然物同处生态系统之中的生命存在。由此,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审美关系的建构,便促使“自然人化”在两个维度发生转变:走向“自然化人”——由于自然生存环境恶化、生态危机加重,人更加注重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将生态规律视为“美的规律”的有机内容;走向“人的自然化”——从理性的、处于主体地位和作为“类”的人,走向更为关注生命体验和生态保护的人。 在生态审美原则下,自然美的构成,不再仅仅局限于艺术审美原则下的形式美,而是凭借自身的生命价值、在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平衡价值等,展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自然美的内涵,则因建基于自然科学理论,使得生态美、环境美与景观美都内在蕴含着自然科学之真。 (摘编自席格《自然美学的演进与拓展》) 材料二: 中国生态美学与西方生态美学有着本质的不同。西方生态美学或者是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景观生态学,或者是将生态知识纳入自然环境欣赏中去的环境美学,这两种模式的生态美学都是一种弱版本的生态美学,即仅仅将生态知识纳入到美学体系之中,生态知识在美学体系中仅仅具有工具的作用,而中国的生态美学一开始就表现出与西方的不同,它直接将生态作为“本体论”纳入到其理论的建构之中。2002年,曾繁仁开始在当代语境下建构一种具有生态视野的审美观,并提出了其“生态存在论美学观”。 从生态的视角由发,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的自然审美坚持“生态整体主义”,这种生态整体主义批判了“人化的自然”对自然本身价值的忽略以及抹杀了人与万物平等共同构成世界的事实。由于生态存在论美学产生的时间较西方的环境美学略晚,在借鉴西方环境美学理论的同时发现并积极回应了其中一些问题,所以我国生态美学对自然美理论的拓展不仅在于对传统形式的人化审美进行批判,还表现为“生态存在论美学”在其生态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人与生态环境并不是一种分裂对立的关系,人不可能离开自然而存在,人拥有与自然相一致的“生态本性”。“包括人在内的生物环链之上的所有存在物,即享有在自己所处生物环链位置上的生存发展权利,同时也不应超越这样的权利。”这意味着人是可以在生态链所赋予的权利范围内对自然加以影响,从中获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材料,并且“一旦意识到生物环链中人与自然的相同性,并根据它的基本原理来界定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更加符合人的本性,也会使人类的思想与活动具有更高的科学性”。所以,生态存在论美学坚持的是一种“生态人文主义”,并非在对自然美的考量中完全“去人化”,而是兼顾自然美与人类活动。 最后,生态存在论美学观坚持了马克思的唯物实践存在论,但它并非同实践美学一样是过分强调人的实践力量,以致走向人化,而是以此为理论指导,坚持社会实践和物质第一性的原则,这既是对实践美学的扬弃,也是对西方环境美学中的自然欣赏之“神秘模式”和神秘氛围的祛除。 (摘编自胡友峰《生态美学对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卷子杂货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