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教育学论文资料).doc

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教育学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教育学论文资料)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 1 1、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问题对话 2 2、根据问题设计,优化师生之间的对话 2 3、师生对话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4 4、小学数学课堂的理答教学 5 结束语: 5 文2:思维导图提升小学数学复习功效 6 一、传统的复习形式亟需改变 6 二、思维导图的形成与发展 6 三、思维导图有待成为复习课的主流 6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出色表现 7 五、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 8 六、驾驭思维导图,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10 正文 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教育学论文资料) 文1:优化师生对话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理答效果 数学课堂的开展主要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围绕着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交流,并得出结论,在学生思考讨论的过程中,这些问题的结论是否正确,需要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其进行评价和梳理,这个过程就是“理答”,教师在梳理过程中,理答是否具有合理性,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与学生们的积极性。 1、根据学生情况,设计问题对话 根据小学学生的学习情况,将课前预习作为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前提,可以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为数学问题设计提供有效的准备。问题设计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成长,为学习提供动力,并为思维赋予一定的创造性。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应带领学生们带着问题预习课程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也能巩固学过的旧知识,结合问题展开思考,将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进行相互的结合应用,使知识能够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加深影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五年级教学中的《方程的意义》一例中,教师要求学生在课程开始之前,先要求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教师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们提出问题“什么是方程”“什么是等式”“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问题进行探讨,接着将问题引入实例中,学校的操场上,一共设有300个座位,第一个阶梯有100个座位,第二个阶梯有50个座位,将阶梯的层数为X,请学生们列出等式,并算出X为多少。将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讨论后,一组组长回答,根据题目可得,50X+100=300,计算可得X=4,总共设有4层阶梯。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将问题引出,让学生进行自行问题解答,鼓励学生们进行合作学习,调动小组之间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2、根据问题设计,优化师生之间的对话 在设计问题的基础上,需要教师对教材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抓住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找出问题的矛盾与教学的关键,设计出引领整节课程的问题,将问题分为预设和生成两部分,要求教师把握每一个环节出现的引导性或提示性的问题,对教师的应变力与敏锐的捕捉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能够及时发展学生的疑点与困惑,提出引导性的问题。 根据四年级《三角形三边关系》为例,教师将问题引出,“用三根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 教师:观察三根纸条,如何将三根纸条围成一个三角形?围不成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其中一根纸条太长了。 教师:那我们该怎么解决这样的问题呢,有什么办法?按照小组的一起讨论吧。 教师在进行问题预设的过程中,以这样的问题将其抛出,用大问题的思想带领学生学习整节课的三角形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交流,然后进行总结。结论为“当其中两根纸条的长度大于第三根时,就能围出一个三角形”,通过这样的问题预设,得出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遍”,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优化师生之间的对话方式,在实际过程中更加具有操作性,也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的深刻,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与教学的效果。 根据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将教学目标列出来:让学生们在生活中发现角并认识角,知道角的名称,学会画角,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学生们拿出一张纸,进行折角活动。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 学生:没有 教师:怎么将角折出来呢(师生一起进行折角操作,并举起来进行展示) 教师:角里面有好多的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东西扎下手,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摸一下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同学们给这个尖尖的东西去一个名字吧?还有这两条直直的边也取下名字吧? 然后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讨论,展示自己折的纸中,边在哪,角在哪。 教师:请同学们将纸慢慢展开,发现有什么变化吗? 学生A:老师,拆开后,角有大有小,是不是和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呢 教师:这位学生真聪明,教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的角度就越大。 通

文档评论(0)

行业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朱**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