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pdf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推进农机农艺融合 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摘要: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之科技力量的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新农机、新 农艺应用到农业发展中,大大的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的机械化水平 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程度,将农机和农艺相结合,能够为现 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实际进行融合的过程中,应当提高人们的重视程 度,建立农业综合技术体系,根据农机农艺的融合进行培训,建设试验田和示范 田,对农机农艺进行宣传和推广,为农机农艺的融合与推广提供资金和政策方面 的支持,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农机农艺;融合;现代农业发展 引言 农机与农艺结合是对稳定提升农业模式的深入探索与发展,更符合农业产量 与质量提升的客观发展规律,只有把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可靠的 理论知识与实用作业相结合,最终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为此,应提高农民科 学认识,完善协作发展机制,做好成果示范案例的宣传工作,提高农民对农机与 农艺结合的认识程度,提高农机与农艺结合的推广效果。 1农艺技术应用意义 农业生产中农艺技术应用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提升农作 物的存活率。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受自然环境与地理环境的影响,各个区域的农 作物类型都不同,如有的区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有的地方则是以水稻为主。 为了丰富各个区域农作物的类型,提升我国农业生产水平,会在同一区域种植不 同类型的农作物,以满足农业种植多样化的需求。但是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农 作物生长的过程中会因为不适应或者病虫害等因素出现存活率低的情况。现代农 艺技术的运用,解决农作物生长的问题,为农作物生长创建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提升农作物的存活率,使其快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点,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 益。第二,促使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在农业发展背景下,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已 经无法满足我国对农作物的需求。现代农艺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创新农业种植 生产模式,同时可以解决农业技术手段落后的问题,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更多的 动力。 2推进农机农艺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策略 2.1农机农艺体制不健全 目前,很多地区的农机农艺体系建设不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在实 际工作中,农艺技术部门与农业机械部门相互独立,缺乏相互联系,工作的侧重 方面不同,造成了农业机械不能在农艺技术应用过程中发挥作用。由于体制上出 现不协调的情况,很多技术成果在应用过程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价值,造成农机 与农艺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很大的阻力。 2.2操作人员存在技术障碍 在农艺与农机技术相结合的过程中,农机手的作业质量、技术水平、工作态 度以及机械设备的老化情况,都会直接影响作业效果。当前农机操作人员还存在 比较严重的技术障碍,在实际操作中不重视农机作业效果,缺乏责任意识,工作 态度散漫,这些都不利于农艺与农机技术的结合。我国对于农机手职业缺乏监督 和管理,对农机手的要求仅限于拖拉机驾驶证书,绝大部分农机手都没有参与过 专门化的培训,对农机具保养、操作、维修等不够重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先 进的操作经验,不利于农业机械价值的发挥。 2.3农机与农艺沟通渠道及专业人才缺失 农机技术与农艺技术分别属于两个管理部门,由于相关部门沟通不深入或不 能及时沟通导致农机与农艺技术沟通渠道缺失。例如,农机部门只注重农业机械 的田间工作性能,重点研究相关机械的配合与调试工作,农艺技术的缺失导致农 业机械生产、加工及田间试验时不能较好地与农艺相配合,导致工作效率低,实 用性差等问题;农艺部门在农业生产时,主要是实验室小型试验研究,在实验进 行中,不计成本及是否适合在大田推广应用,研究结果对于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 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限制导致难以在大田进行推广 应用,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2.4建立并完善农机与农艺融合技术体系 在农机与农艺融合过程中,要重视农机与农艺融合的学科建设,及时地构建 交流平台,建立多学科交互发展的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艺标准和 机械作业规范,将机械适应性作为品种选用和栽培管理的重要指标,进一步完善 种子、土肥、植保、农机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组织引导农民统 一作物品种、播期、行距、行向、施肥措施、防病方法,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 在具体工作中,要及时地加强农业多学科的合作。在构建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体 系时,农机要适应农艺,农艺也要适应机械化需求,综合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以 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农艺技术人员在进行农业生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9****77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范**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