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一节人体力学与护理 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使劲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 提升工作效率,减少身体疲惫,防止因不正确的姿势惹起肌肉、肌 腱劳损,常有的有腰肌扭伤等. 一、常使劲学原理 (一)杠杆作用 杠杆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1.均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的杠杆。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与力点之间。 3.速度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速度杠杆是人体 最常有的杠杆运动。 (二)均衡与稳固 依据力学原理,物体的均衡和稳固与重力的大小、重心的地点及 重力线与支撑面的关系相关。 重力:是地球作用于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心:是重力的中心。 重力线:即重力的作用线,是一条设想的经过重心的垂线。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 一般而言,物体的重量、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固度成正比;物体 重心的高低与稳固度成反比。此外,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内有助于维 持物体的均衡与稳固.。 1/12 (三)压力与摩擦力 压力指受力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使劲。关于同样重量的物体而言,受力面积越大,则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越小。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向时产生的反作使劲。 二、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在护理实践中正确运使劲学原理,不单可防止护士自己受损害,提升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增进病人的舒坦与安全。 (一)合理利用杠杆原理 运用人体的自然杠杆作用,护士能够用较小的力量来达成同样的工作。 (二)采纳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均衡 1.正确的站立姿势 2.保持较大的支撑面人体的支撑面为两脚之间的距离,支撑面 越大,稳固性越大。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两脚前后或 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利于保持身体的均衡。 3.保持较低的重心重心越低,稳固性越大。因此关于工作平面 较低的技术操作,如护士铺床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屈髋屈 膝,降低重心,增添稳固性。 4.尽可能让重力线经过支撑面因此护士在做翻身、擦浴、注射 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将病人的身体凑近护士,同时以下蹲取代弯 腰工作,减少重力线偏移,有助于增添护士的稳固性,减少腰部肌 2/12 肉作功。 (三)合理运用压力与摩擦力 1.合理运用压力局部承受的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相关。护士可 经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少局部压力。如给病人布置卧位时,在骨突 处等易受压的部位垫气圈、软枕等,增添受力面积,减少局部承受 的压力。 2.合理运用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主要与压力的大小及接触面的粗 糙程度相关。护士可经过改变接触面的粗拙程度和压力大小来改变 摩擦力。如在浴室应用防滑地砖,在手杖前端加橡皮垫等;手杖使 用时应尽量凑近身体,因为太靠前或靠外,会减小地面和手杖间的 压力,减小摩擦力,简单打滑。此外,挪动病人时,应抬起病人, 防止因拖、拉、拽损害病人皮肤;挪动物件时,尽量以拉代推,因 为拉的力量向上,有益于减小压力,减少摩擦力。 (四)其余 1.尽量使用大肌肉群或多肌群 2.尽量用身体转动取代腰部扭转 第二节体位的保持与改换 一、概括 体位依据其性质,可分为三类: 主动体位(activeposition):是指病人自己采纳的最舒坦的体 位。 被动体位(passiveposition):指病人自己无力改换体位,而只 3/12 能处于被布置的体位,如昏倒、极度虚弱的病人。 被迫体位(obsessiveposition):是指病人有改换体位的能力,但 因为疾病、治疗或检查的限制,只好被迫采纳某种体位,如直肠检 查时采纳膝胸卧位。 二、常用的各样体位 (一)仰卧位(supineposition) 1.去枕仰卧位 【合用范围】 1)昏倒和浑身麻醉未清醒的病人,防备呕吐物流入气管,惹起窒息及肺部并发症。 2)椎管麻醉及脊髓腔穿刺的病人,预防颅内压减低,惹开端 痛。 2.仰卧屈膝位 【合用范围】 常用于腹部检查等。 【操作方法】 3.仰卧中凹位(休克卧位) 【合用范围】 用于休克病人。抬高头胸部,膈肌降落,胸腔容积扩大,利于呼 吸;抬高低肢,促使下肢静脉血回流,增添回心血量和心输出 量。 【操作方法】 4/12 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低肢20~30°, 4.头低脚高位(trendelenburgposition) 【合用范围】 (1)胎膜早破的产妇,防备脐带脱垂。 2)下肢或骨盆骨折后行骨牵引术的病人,利用人体的重力进行反牵引。 (3)严重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促使静脉血回流。 4)十二指肠引流及胆汁引流的病人,利于胆汁流出。 5)体位引流的病人,利于肺底部的分泌物向外流,易于咳 出。 【操作方法】 病人仰卧;枕头横放于床头,以防损害头部;将床尾处的床脚用木墩或其余支托物垫高15~30cm, 注意十二指肠引流者应取右边卧位,颅内压高升的病人则禁用头低脚高位。 5.头高脚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62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