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色复古创意读书分享曾国潘传知识分享模板.pptx

浅色复古创意读书分享曾国潘传知识分享模板.pptx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藩国传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第三要有恒。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曾贰叁肆壹目点击添加标题内容点击添加标题内容点击添加标题内容点击添加标题内容录壹点击添加标题内容壹曾国藩简介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 ,湘的创立者和统帅。壹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文本框请插入图片文本框请插入图片文本框请插入图片文本框请插入图片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贰点击添加标题内容贰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曾国藩于14岁时与父亲一起去参加长沙的童子试,不幸的是这一次他和他的父亲纷纷落榜,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第二次道光统治的第十年,刚刚年满20岁的曾国藩在父亲安排下去了现在非常出名的衡阳双桂书院求学,他十分地勤奋和努力学习,然而天不遂人愿,继他参加童子试失败后,这一次他参加长沙府试,又失败了。之后他又再次参加了6次科举考试,都是名落孙山,这对于年少时脾气火爆、急于科举的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幸运的是,曾国藩并没有一蹶不振,他更加地勤奋努力,磨练自己诗文的能力,并且从他自身的“急于科举”找到问题,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于道光十三年,在他第七次参加考试之后,他终于中了秀才,拥有了进入县学的资格,然后在一步一步地成就了“天下之能臣”。贰“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曾国藩后来取得的成就和他的愚钝形成鲜明对比。创建湘、剿灭太平天国、办洋务等等,好像不应该和曾国藩有关。但仔细品读曾国藩的人生,我们会发现这些成就,其实就得益于他的那股子笨劲。  第一, 笨拙的人没有智力资本,因此比别人更虚心,更肯付出。 艰难的科举过程塑造了曾国落独特的人生哲学,那就是“尚拙”:崇尚笨拙。曾国藩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曾国藩能够打通科举这条路,靠的完全是“笨功夫”。父亲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就是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绝不睡觉。 第二, 笨拙的人从小接受挫折教育多,总是失败,因此“逆商”也就是逆境商数比较高,抗打击能力特别强。 艰难的科举经历对曾国藩是一次极好的自我教育,强化了他“愈挫愈奋”的性格特点。虽然自己比较笨,但是也能走通百分之九十九的人走不通的科举路,可见只要努力,天下没有任何事是做不成的。 创建湘军12年间,曾国藩东征西杀,屡败屡战,如果不是从小养成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肯定坚持不到最后胜利的那一刻。 第三,笨拙的人不懂取巧,不走捷径,遇到问题只知硬钻过去,因此做事不留死角。 曾国藩考秀才考了七次,举人和进士却考得顺利,就是因为他基础打得牢。开了窍后,就能一顺百顺。相反,那些有小聪明的人不愿意下笨功夫,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结果走不远。贰结硬寨,打呆仗曾国藩踏上仕途后,带兵打仗也是靠着这股笨劲儿。他讲究“结硬赛、打呆仗”。作战时,每到一个地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而且要求质量非常高。墙必须是高八尺,厚一尺,壕沟必须修到一丈。湘作战时,基本不主动出击,总是诱敌出击以逸待劳然后后发制人。太平军虽猛,但是面对湘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也是毫无对策。正是这种“打呆仗”的理念,到了后期曾国藩的军队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损失。这种方式好比郭靖的降龙十八掌,表面上简单笨拙,实际上却大气厚重,所向披靡。这是曾国藩一生成功的秘决,也是他常向别人谈及的道理。贰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高中进士之后,曾国藩衣锦还乡,在家里休息了将近一年。道光十九年(1839)底,曾国藩告别家人,从湖南起程

文档评论(0)

韦恩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帮助其他人

认证主体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