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育一个生命化的基地-《江苏教育》(2016年16期).docx

  • 0
  • 0
  • 约1.01千字
  • 约 4页
  • 2023-06-13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给教育一个生命化的基地-《江苏教育》(2016年16期).docx

  1. 1、本文档共4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给教育一个生命化的基地 作者:顾凤林 来源:《江苏教育》2016年第16期 【摘 要】为有效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地方文化传承、校园文化重构、课程改革和质量提升,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建设了立足体现生命化教育的“地理泰州·三水文化”课程基地,进行了校本化课程基地建设开发与实施的探索,并以工作坊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彰显生命化基地的活动,从而使课程基地成为成长学生、成就教师、发展学校的绿色引擎。 【关键词】课程基地;“三水文化”;生命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2-0092-02 【作者简介】顾凤林,江苏省泰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校长,高级教师。 一、课程萌芽源自生命化的土壤 (一)教育和谐发展与地方特色文化联姻 1.学科教育需要融合。 从当下的课程设置及实施现状看,三级课程在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上重叠交叉较多,综合实践课程,多呈现跨学科倾向,对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一专多能”的“全科”要求。因此,结合学校课程现状,引入全科课程概念,整合并传承地方文化,构建充满活力的卓越教育实践体系,开发“地理泰州·三水文化”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5+2”工程的必然要求。 2.特色文化需要传承。 泰州汉称海陵,州建南唐。2100多年来,泰州独特的自然环境——亲水绕城,历史氛圍——民本精神,积淀出浓厚而独特的三水“祥和”文化。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互融合,传承历史文化基因,成为一种选项;凸显泰州元素,地方文化向学校课程文化渗透,成为必然需求。 (二)教育质量提升与学校创新发展璧合 1.丰富学校文化,课程基地建设更为有力的抓手。 地处城郊接合部的我校,生源流失比较严重。把脉我校教育,学校管理理念和方式,大多以经验型管理为主,疲于应付日常性工作,或上级部门的要求,重形式,轻内涵,缺少独立思考和个性创造,对学校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意识不强。2013年9月,学校搬进新校区后,“硬件”建设硬了,“软件”建设特别是学校文化建设较软。而学校文化短时间内是“造”不出来的。因此,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形成办学特色,彰显学校文化,最终改变教育生态,“地理泰州·三水文化”校本课程基地建设应该是一个利好的抓手。 2.尝试学科融合,课程基地建设···试读结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