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柳宗元谪柳心境探论柳诗中的山水树木-《青年文学家》(2018年21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从柳宗元谪柳心境探论柳诗中的山水树木-《青年文学家》(2018年21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从柳宗元谪柳心境探论柳诗中的山水树木 作者:张相如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8年第21期 摘 要:柳宗元谪柳期间的情感十分复杂。而此期间有关山水草木的景物描写便是他内心情感的折射。本文拟通过对柳宗元谪柳诗歌山水草木描写的分析,来揭示他谪柳期间的矛盾心境,以及由此反映的他思想上的特点。 关键词:谪柳;心境;山水草木;楚辞;儒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0-02 元和十年(815年),已经在永州谪居10年的柳宗元回京后再次被外放至更加偏远的柳州。柳州也因此成为他生命的最后一站。柳州生活的四年里,柳宗元看尽世间悲相。满怀一腔凄苦怨愤和不甘沉沦、自我宽慰交织的情绪,柳宗元在柳州时期了创作大量诗歌,诗中的山水树木便是他这种矛盾心境的见证与映射。 一、悲愤的千山遮目与苦楚的万水阻隔 柳宗元的诗歌中,人和景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有我”与“无我”一直是评价和形容中国诗歌写景时使用的重要概念。“他未能在观照自然时保持审美的距离,所以‘景’皆著‘我’之色,处处都有一个孤独寂寞的‘我’存在。”[1]柳宗元历经永州十年贬谪生活后,终于于元和十年正月奉诏回京。柳宗元对于前途转折充满希冀,渴望在京任职施展抱负。然而朝廷依然对“永贞革新”耿耿于怀,加之刘禹锡作文讽刺政敌引起权贵不满,柳宗元等人在三月又被外放至蛮荒之地。他在柳州的诗歌的山水草木间便尽沾染上了这种明升暗降的不公遭遇和希望破灭的痛苦郁结的情绪。他在《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中写到“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岭外”是贬谪的目的地,是偏远闭塞的代名词,而“谁料”二字,更深刻道出了他内心理想由炽热到破灭的残酷过程,反映了现实和理想间的剧烈冲突,这既是他对不公的控诉,也是对岭南恶劣环境的不满与郁闷。著名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中,他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目光纵横千里,看似开阔而充满希望,却耐不住南岭树木层层的遮挡,一放一收之间,内心的希冀和现实的破灭得以有节奏的呈现;而“曲似九回肠”的柳江恰如诗人此刻的百结愁肠,曲折蜿蜒,带着···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