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哀怨声-《青年文学家》(2014年21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2 发布于北京
  • 正版发售

城市的哀怨声-《青年文学家》(2014年21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城市的哀怨声 作者:林一帆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21期 如果繁华的声响不曾刺伤我们的耳膜,这个城市又何须像废墟一般在默默地哀叹? ——题记 一切都像被施加了魔法一般,古朴单调的平房碉楼瞬间被傲慢霸气的林立高楼齐刷刷地取代,似乎没有任何预兆,更谈不上过度与间隙。 仿佛,昨日的清晨里,我们迈着轻漫的小步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陪伴我们的,有睡眼惺忪的树木,它们以自在摇曳的姿态向我们证明它们的苏醒;有略含咸味的风,以一种独特的味道迎接朝阳的登临;有清脆悦耳的雀声,它们向我们歌颂了曙光微妙又蕴育刚气的歌声;还有玻璃般的草叶上仍在嚼舌的蟋蟀…… 尽管我们那时候的生活不够富裕甚至是清贫如洗,但这样的生活确实让我们感觉到舒心无比,至少不需要参与高端的博弈以勉强提高自己微妙甚极的社会地位,不需要去猜忌对方以防备自己落入别人蓄谋已久的黑圈中,不需要像鲁迅笔下的“我”的哥哥和村民狂人般去谋划宰人肉喝人血以获得最最基本的存活……在那里,我们可以随心的观赏月光下如被无心洒落的银片般泛白的河带,可以感受在习习凉风的吹拂下各色牵牛花那曼妙的身姿和河岸边柳条的宛若少女的羞涩的垂动。 然而,这梦幻般的桃花源到底去了哪里呢?是否在哪个隐蔽的角落悄悄地躲藏着呢? 伴隨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巍然耸立的高楼大厦理所应当地取代了娇小玲珑的平房,云集的名车豪车毫不犹豫地取代了低矮沉重的马车,街道广播的那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不知何时被《最炫名族风》远远地抛至了哪张空旷的白纸后……霎时间,充盈着我们眼球的不再是茅草和红瓦,而是一块块耀眼多人霸气的幕光玻璃,它们就像新世纪的主人,昂然地屹立在城市的高空中俯视着人类的种种活动,就连昨日里那象征着高贵身份的大哥大电话也被约定似的转换成平板电脑、Iphone5···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