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1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ppt

(11)--2.2.1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为了解释“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这个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他导出了分子散射公式 * 若以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100%的话,经过大气层后,大气吸收了14%,大气散射和云层、地面反射共返回宇宙空间43%,能直达和散射到达地面且被地面吸收的仅43%。 太阳辐射及其在大气中的衰减 目录 一、太阳辐射光谱 二、太阳常数 三、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衰减 把太阳辐射按波长的分布称太阳辐射光谱。 一、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几乎包括了所有的电磁波,其能量的99%集中在0.15~4μm波段,主要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光谱 1.可见光区(0.4 μm ~0.76 μm) 具有光效应,是人类肉眼可见光谱区,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有效光谱区。 可见光可按波长由长至短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 一、太阳辐射光谱 2. 红外光区(λ>0.76μm) 红外光区能量占辐射总能量的43%,具有热效应,起着加热地面、大气、动、植物等物体的作用。 红外线的发现者:赫胥尔 一、太阳辐射光谱 3.紫外光区(λ<0.4μm) 紫外光区能量占太阳总辐射能量的7%,具有化学效应,全部到达地面有毁灭生物的作用,幸大气中O3层吸收而到达地面的极少,它具有杀菌消毒,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 一、太阳辐射光谱 太阳常数:当日地距离为平均值,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每秒每平方米的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 太阳常数用Rsc来表示,大小为1367 W/m2 二、太阳常数 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地表的太阳辐射 6000K黑体的辐射 大气各成分的吸收波段 主要吸收成分 强吸收波段 弱吸收波段 水汽 0.93-2.85μm 的红外光 (三个强吸收带) 0.6-0.7μm 的可见光 (三个弱吸收带) O2 <0.2μm 的远紫外辐射 0.69-0.76μm 的可见光 O3 0.2-0.3μm 的紫外辐射 0.44-0.75μm 的可见光 CO2 2.7和4.3μm 附近的红外光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太阳辐射通过大气时,遇到空气分子、尘粒、云雾滴等质点,都要产生散射现象。 散射只是改变辐射的方向,使太阳辐射以质点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使原来传播方向上的太阳辐射减弱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在散射过程中,太阳辐射遇到的散射质点的直径(如空气分子)比入射辐射的波长要短,则对入射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辐射的散射强,波长较长的散射弱。 对于一定大小的分子,散射能力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这种散射是有选择性的,称分子散射,也叫雷利/瑞利散射。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1.分子散射 当大气中的水汽、尘粒等杂质较少时,主要是空气分子散射,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被散射得多,所以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1.分子散射 日出、日落时,因光线通过大气的路程长,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光被散射殆尽,所以,太阳看上去呈桔红色。 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1.分子散射 * 为了解释“天空为什么呈现蓝色”这个长期令人不解的问题,他导出了分子散射公式 * 若以大气上界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为100%的话,经过大气层后,大气吸收了14%,大气散射和云层、地面反射共返回宇宙空间43%,能直达和散射到达地面且被地面吸收的仅43%。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认证主体刘**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