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4年24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11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考试周刊》(2014年24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龙源版权所有 浅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田宽梅 来源:《考试周刊》2014年第24期 我国对新世纪中学生提出“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发展”的素质要求,其核心是新时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生物教学实际,谈谈在生物新课标下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体会和认识。 一、保护好奇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好奇是创新意识的潜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好奇心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就能主动地钻研,这种好奇心如不加以培养和扶持,就会逐渐衰退和枯萎。因此,当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而提出各种古怪的问题或做出某些荒唐的事情时,教师应该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给予指导。如教学《电产生热》一课时,要求学生用一根铁丝把一节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并摸一摸铁丝,有什么感觉?这个实验本身效果不显著,可是有的学生的实验效果却很显著——手很烫,原来他用了三节电池。虽然他与实验的要求不一致,但恰恰由于这一个不一致,使他发现了令电热效果显著的一种方法。这时,教师切不可训斥否定学生,否则会把学生创新的萌芽扼杀在摇篮里。教师应该大力表扬,并以此为契机进行启发,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除了增加电池外,还有哪些办法能使电热效果更显著呢?请你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试试。”这时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强烈。正如“苏科版”自然教材主编徐康毅同志所说:“孩子能想别人没想过的,说别人没说过的,做别人没做过的,这是一种创新行为的表现,我们不仅不能批评,反而应大加称赞……” 二、创新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现始于疑问,而发现问题,正是创新的开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巧妙构建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学《大气的压力》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特意构建以下情境:一上课,我向学生出示了“马德堡半球”,合···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