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08年33期).docx

  • 0
  • 0
  • 约小于1千字
  • 约 3页
  • 2023-06-09 发布于四川
  • 正版发售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商场现代化》(2008年33期).docx

  1. 1、本文档共3页,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阅读完整内容需要下载文档。
  2. 2、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查看更多
龙源版权所有 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戴 冰 张 惠 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33期 [摘要] 心理契约是指个体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承诺、接受和依靠等方面的信念。本文对心理契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讨论了心理契约在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作用。 [关键词] 心理契约 人力资源管理 应用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 心理契约是指个体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人之间的承诺、接受和依靠等方面的信念(就组织而言,一个雇员、客户、管理者和组织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本质上,心理契约是信念的联合,这些信念是个体和他的雇主对对方的期望,可以将它描述为存在于雇员和雇主之间的一系列互惠而含蓄的期望。 在组织里,每一个角色本质上都是对行为的一系列期望。这些期望经常是含蓄的——它们并没有在雇用合同中说明。雇员也许期望着自己得到平等对待,做能够施展自己才能的工作,获得公平的报酬,有好的发展机会,想知道别人对自己的期望,得到有关工作的反馈(最好是积极肯定性的)。雇主可能期望雇员为了组织的利益尽力做好工作——“为公司鞠躬尽瘁”,完全认同组织的价值观,服从和忠实,同客户和供应商一起努力树立组织的美好形象。这些想法有时是合理的,但通常不是。雇员和雇主之间相互的误解会产生摩擦、紧张,导致相互指责和绩效低下,或者是雇用关系的终止。这充分说明了雇用双方形成合理的心理契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心理契约不具备正式合同的许多特性:它是非正式的,不具书面形式,也没有法律约束力,只是一种解释雇用关系状态的方式;但它确实存在,一旦遭到违反,就会削弱、恶化甚至破坏双方的关系。 二、心理契约的本质 心理契约是一个由不明确的信念构成的系统。心理契约包含了雇员认为的雇主期望自己作出的行为以及他们期望雇主对他们的回报。心理契约是与假设、期望、承诺和共同的义务···试读结束

文档评论(0)

龙源期刊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龙源期刊网创建于1998年,是中国领先的人文大众期刊数字发行平台。全文在线的综合性人文大众类期刊品种达到4200多种,优质版权文章数量超过2500万篇,内容涵盖时政、管理、财经、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普、军事、教育、家庭、体育、休闲、健康、时尚、职场等全领域。

认证主体北京龙源网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13721412769J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