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基本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的基本理论课件,学习的基本理论PPT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联结学习理论: 主要代表 经典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刺激 反应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联结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苏联生理学家,苏联科学学院院士。1870年在圣彼得堡大学学动物生理学。 1875年转入军事医学院学习, 1883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巴甫洛夫认为: 由于铃声与食物相联系,狗听到铃声便会联想起食物,铃声也就成为食物的信号刺激。这种联想的建立实际上是学习得来的。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将一个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能诱发反应的刺激相匹配,致使不诱发反应的中性刺激最终能诱发同类反应的过程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思考: 1.曹操运用了什么理论?为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短语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与经典性条件反射有关的短语 触景生情、睹物思人、一见钟情、爱屋及乌、风声鹤唳、谈虎色变、闻风丧胆、惊弓之鸟、望梅止渴等 刺激 反应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幼儿教育过程中注意避免产生泛化 实验: 当一个小孩与白兔玩耍时,给他一个恐惧的声音,几次以后,小孩形成了对白兔的恐惧反应。不仅如此,小孩还对其他的带有白色皮毛的物品,如皮帽子、白鼠、白胡子等也产生了同样的恐惧反应。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案例: 某幼儿因在幼儿园中与其小伙伴玩耍、打闹而受到老师的严厉训斥,此后,该幼儿不仅害怕与小伙伴玩耍,也害怕进入幼儿园。 比如:“一遭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也是泛化的表现。 建立积极联想,避免和去除已建立的消极联想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是建立在它对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的。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操作性条件反射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1.决定老鼠行为产生的关键是什么? 斯金纳认为: 操作反应之后所得到的食物刺激是决定反应能否建立的关键。 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称为强化物。 2.实验中能提高老鼠行为概率的刺激物 是什么?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操作性条件反射也称为强化理论 幼儿的各种学习行为的形成都基于外界的强化或鼓励。 典型的强化物: 食物、糖果、玩具、小红花等物质以及言语表扬、鼓励、社会认可等。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案例1】 有一个小朋友叫天天,相对其他孩子来说,还算比较独立,不太娇气。比如,平时如果不小心摔倒了,除非是比较严重的,一般天天是不哭的,爬起来拍拍身子继续玩。刚开始学走路时,天天也经常摔倒,摔倒时也经常哭,甚至有时赖在地上不起来。有一次可能是摔得比较轻,天天没有哭,于是我就在她的手上贴了一个贴图,并表扬了她。以后只要她摔倒不哭,我都会给她一个小贴图,以示奖励,如此反复一段时间后,慢慢地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摔倒了不哭,而是自己爬起来。有一天,天天自己爬茶几时,不小心从茶几上滚下来,掉到地上后,她条件反射地马上咕噜爬起来,站起来后一会儿才想起脚碰疼了这才哭了起来。这说明孩子的良好行为已成为习惯了。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案例2---买糖果与发脾气】 食品店里的收银员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妈妈带着她的小宝贝在购物,小家伙一直都挺乖,可是当他看到一种糖果时,他要妈妈给他买,但妈妈没有答应。这时,小家伙开始哭闹,甚至是大发脾气。无奈之下,妈妈只好给他买了。在以后的几周里,你都会看到,这位妈妈只要一走进食品店,就先给孩子买糖果。 在这个例子中,小家伙“运用”强化的手段成功地“塑造”了妈妈[买糖果]的行为:妈妈学会了及时地给他买一块糖,因为她想避免孩子发脾气。 思考:妈妈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第四章 联结派学习理论 * 【案例3】 3岁的皮皮很容易闹。一天又要闹着出去玩耍,但他不是好好和妈妈商量,而是在门边大声哭喊。由于妈妈在忙,没有理他。一会儿,他走到妈妈跟前,拽着妈妈的衣服说:“妈妈和我出去玩,好不好?”这

文档评论(0)

优秀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