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pdf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 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内容提要】 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军事方面列强争霸, 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 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 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 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时空坐标】 【框架线索】 【知识提纲】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1.春秋:春秋五霸。 2.战国: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3.政治特征:诸侯纷争,政治秩序动荡;兼并战争,国家 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4.华夏认同:春秋时期,周边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第2页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一)经济发展的表现: 1.冶铁技术出现,铁制耕具广泛利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2.水利灌溉工程,都江堰、郑国渠,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3.农业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4.战国时,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 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二)变法运动 1.背景: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2.目的:富国强兵。 3.成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在各国建立。 4.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 ②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 族特权;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 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触及面最广、 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同一中 国奠定了基础。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知识点--第3页 三、孔子和老子 (一)孔子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 3.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推行“仁政”,通过以 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4.主张恢复西周品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5.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6.整理六经;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论记载在由弟子整理成的 《论语》当中。 (二)老子 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 3.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揭示出事物存在着互相依 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4.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 四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