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寡人之于国也 新教学课件.pptx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寡人之于国也 新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目标导航;文本助读;2.探寻背景 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倚强凌弱被视作合理。 孟子是在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应邀来到魏国的。孟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世家》)从中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子来魏的目的。;基础导练;2.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无”通“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颜色杂而不纯。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涂”通“途”,道路。;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5.词类活用 ;6.特殊句式 (1)是亦走也 判断句 (2)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介词结构后置 (3)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后置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介词结构后置 (5)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 (6)非我也,兵也 判断句;预习导读;2.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 提示:王道之始:恤民养民。具体措施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实质是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效果是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成:保民教民。具体措施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实质是发展经济,搞好生活,保障民生;注重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稳定。效果是“五十者可以衣帛”,“七十者可以食肉”,“数口之家可以无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句段剖析;兵员,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他将自己的做法与邻国君主比较,认为自己国家比邻国的政治好多了,可是依然“民不加多”。因此,梁惠王见到孟子便直接把话题放在人口上面。由此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政治雄心。;2.王好战,请以战喻。 剖析 孟子面对梁惠王“民不加多,何也”???问题,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剑走偏锋,说“王好战,请以战喻”。这七个字,可以分为两层:“王好战”三字为一层,高度概括了梁惠王的特点,也暗示了当时是诸侯角力的时代,是梁惠王希望“民加多”的时代,这个时代不喜欢“仁义”之说,这也正是孟子学说陷入窘境的原因;第二层是“请以战喻”,“喻”什么?当然是“喻”梁惠王的做法,这样孟子又把话题引到了梁惠王的问题上,孟子善于投其所好、因势利导,时时把握谈话的主动权,可谓“游说有术”。孟子的语言艺术在这七个字上可见一斑。;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剖析 这一段文字,是孟子在提出“王道之始”后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这是孟子提出进一步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将会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从小面积住宅的种植到大面积的田地耕种,从家禽的饲养到家畜养殖,从衣服到食物的准备,从老人到孩子的生活,可谓全面而具体。这与“王道之始”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吸引力。;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剖析 这段文字阐述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同时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仪,才能使他们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合作交流;提示:“百步而后止”“五十步而后止”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临阵脱逃。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国家比其他国家的国君尽心,自己的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原因,而是以梁惠王“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以“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

文档评论(0)

188****05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