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把黑木耳菌袋变成摇钱树 记农业创业新星---王秀杰 王秀杰,女,汉族,1968 年 9 月出生,讷河市学田镇永发村三屯农民。1992 年入党,2007 年、2008 年被评为讷河市“三八”红旗手,2012 年被授予讷河市农村实用人才,2013 年实被评为讷河市青年创业之星。 王秀杰所在的永发村是传统的农业种植村,几代人都是 面朝黄土背朝天耕作在黑土地,饿不着也没大富大贵过。尼 尔基水库移民后,一部分村民收到了移民补偿款,都想用手 中的钱干点啥,个别人把手里这点钱利用临近库区,水资源 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农闲时靠打点鱼增加收,但收入甚少, 风险极大,得不偿失。怎么办?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经过多 方探索,她选择了塑料袋栽黑木耳,通过这项技术,把林区 生产的黑木耳,引进到咱们农业区来种植栽培,利用闲暇时 间和有限空间挣钱。2013 年她家栽培黑木耳 30 万个菌袋, 生产黑木耳 1.5 万公斤,经济效益 50 万元,并注册了甜水泉商标。 一、 姿态决定状态,多方探索,终于建筑致富新路 生活就是这样,用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就有什么 样的生存状态。王秀杰是不甘于平淡的人,她知道没有天上 掉下来的馅饼,要想改善生活、改变现状、改变当前的诸多 不如意,指望别人等靠是没有用的,只有奋斗才是捷径。永 发村移民后,她就想努力探索一种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既能 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又能发挥自然优势的好途径。为此她尝 试过很多办法,由于种种原因,都没能成功。在一个偶然的 机会她了解到,木耳营养丰富,柔润可口,别具风味,是一 类富含矿物质、高蛋白、低脂肪、大众化的高档菌类蔬菜和 保健食品。我国是黑木耳唯一出口的国家,远销到日本及东 南亚、西欧、北美等国家,专声誉卓著。随着西方“黑色食 品”浪潮的兴起,黑木耳在国际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 场前景特别广阔。因此,在电脑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并从三 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是到塑料袋地栽木耳之乡—辽宁省去考察学习。塑料 袋地栽黑木耳新技术是刘永宏、刘永昶的探索结果,他们是 辽宁省朝阳市科技情报所的,创办了朝阳市食用菌成功研究 所,且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他们经过 14 年的深入研究,才取得的成果。在那里她了解到:塑料袋代料栽培黑木耳的各 个环节主要是菌种、培养基、接种设备、塑料袋和栽培方法 及高产管理措施,他们的技术水平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项目于 1994 年 3 月 1 日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并已列入国家、省重 大科技成果推广计划。 二是到本省的南北林区参观学习。为了了解黑木耳种植项目,走遍黑龙江的南北林区的黑木耳种植基地,有时为了赶时间,坐晚车去,白天参观学习,夏天人家忙她就冬天去, 可以说不畏严寒酷暑。就这样往北至大兴安岭、碧水、塔河一带,南至伊春、牡丹江等地,她都自费考察、学习过。这些经过让她体会到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真是豁然开朗。她了解到塑料袋地栽黑木耳的经济效益很高,栽培技术也不是特别困难。主要是采用锯末、玉米芯、花生壳、葵花盘盘等加上麦麸等辅料,装入特制的折角塑料袋内,经灭菌接种后,在室外养菌。然后摆放大田直接出耳。每袋装干料 0.45 公斤左右,可产干木耳 40—50 克,生物学效率达120--170%。每袋成本 0.35 元,产值为 1.80—2.20 元,纯收入为 1.40—01.80 元。栽培周期为 3—4 个月。每亩地摆 放一万袋,每个栽培周期可获纯收入 1.4—1.8 万元。旧法人工木段栽培黑木耳周期长,成本高,效益低,每立方米木 材产干耳 12.9 公斤,栽培周期 3 年,下脚本料还可以用来生产平菇、滑子蘑、鸡腿菇、金针蘑等等。 三是到有失败教训的学田村二屯佟汉江家考察。佟汉江家在十几年前曾经栽培过木耳,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能做大做强,黑龙江省因上有技术和地理、资源等优势,是我国黑木耳的生产和销售大省。尤其在小兴安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 气候温暖湿润,为黑木耳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生产适宜 区,当地耳农都有用椴木栽培黑木耳的传统习惯。讷河位于 小兴安岭余脉,应该具备条件。她多次到学田村二屯走访村 民了解他们所知道的所有情况。经了解初步认识到差错出在 当时的设施不够先进上,在灭菌环节上出了问题,与自然条 件无关。 二、 探索决定成功,不怕失败,在失败后重新艰难实验,终于获得成功 在她们全家的努力下,经过艰辛探索逐步掌握了原种制作、菌种扩繁、接种灭菌等关键技术,并突破了前期防低温、 中后期防高温等重要节点。在棚室内、林带下、露天场地等不同环境下栽培技术取得栽培黑木耳技术试验示范成功。同时还在菌包生产环节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把整个栽培技术难题打压在菌包生产环节,解除散户栽培技术的后顾之忧。2011 年按常规一亩地一年可露地栽培黑木耳 2 个轮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