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pptxVIP

刘勇-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三版)第二十三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 20世纪台港澳文学;第一节 台湾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 第二节 香港和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代表作家;第四章;(一)奠基时期;以赖和 (1894—1943)为代表的新文学家关注现实,反映 台湾人民共同的苦难命运,始终保持着清醒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意识。其中, 赖和一生共创作了 《斗闹热》、《一杆秤仔》等14篇小说,以及 《觉悟下的牺牲》、 《南国哀歌》等新诗。在这些作品中,一股反抗日本统治暴政、唤起民族自觉的浩 然之气贯彻始终。由于环境所限,赖和的小说不可避免地带有草创期的粗糙,但 他坚决抵抗的斗争精神却贯穿始终,开创并确立了台湾现实主义与乡土文学的传 统。1930年8月,黄石辉发表 《怎样提倡乡土文学》一文,提出 “乡土文学”的 建设问题,要求 “用台湾话做文,用台湾话做小说,用台湾话做歌谣,描写台湾 的事物”。这对台湾文学强调地方色彩和乡土风格,日后形成乡土文学创作倾向, 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拓展时期;与此同时,50年代的台湾文坛出现了一股新的文学潮流,即现代主义文学潮流。 这首先体现在诗歌领域:纪弦等人创立 “现代”诗社;覃子豪、钟鼎文、余光中等人 创立 “蓝星”诗社,出版 《蓝星》周刊;张默、洛夫、痖弦等则成立 “创世纪”诗社, 创办 《创世纪》诗刊。1956年,纪弦组织的 “现代派”,更形成了一个比现代诗社更具 包容力的组织。当时应者云集, “几乎三分诗坛有其二”,形成了 “现代”、 “蓝星”、“创世纪”三足鼎立的诗坛局面。1960年, 《现代文学》创刊,它系统地翻译介绍了西 方近代艺术学派潮流、批评和思想,同时发表白先勇、陈若曦、七等生等青年作家的 现代派实验性作品,将现代主义扩大到小说及其他领域。现代诗人群和现代派小说作 家一起汇成台湾文学的主流,极大推进了西化的步伐,盛行一时,几乎垄断了文坛, 直到70年代初才渐趋衰落,为乡土文学所取代。;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台湾文坛的兴起,绝非偶然。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台湾 经济开始复苏,从小农经济结构的社会慢慢地向工商经济结构的??会演变,社会竞争 趋向剧烈,人际关系出现反常,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伦理观遭到挑战,再加上台 湾孤悬海外的政治现实和地理现实,造成了普遍存在的漂泊心态。此外,台湾当局为 了加强思想文化控制,把 “五四”以来绝大多数文学作品予以查禁。战后成长起来的 年轻一代在缺乏 “纵的继承”的环境中只得把眼光转向西方,学习西方文学经验。陈 映真指出:“五四新文学的传统中断了,他们就在西洋文学中找传统,模仿西方文学的 内容和形式,从事创作。这样说,绝不是批评嘲笑他们,在社会经济全面附属于西方 的时代,文学艺术不向西方 ‘一面倒’,才是不可能的。”当时各种报刊和诗社大量译 介西方文学的理论与作品,使得文学青年大开眼界,获得许多现代文学的新知识与技 巧,整个文坛气象蓬勃,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但是,西化在激活了沉寂的文坛的同 时,也带来了割断传统、脱离社会现实等一系列后遗症。;70年代初,台湾发生了大规模的 “保钓运动”,激发了年轻一代的民族意识。这使 台湾知识分子开始冷静思考社会的发展走向、知识分子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思想文 化上出现了寻找自己文化的民族归宿的思潮。1972年,关杰明发表 《中国现代诗的困 境》等文章,批评现代诗 “完全抛弃了中国诗文学的传统”,以一种 “强词夺理的姿态 去掩饰内容的贫乏”;唐文标连续发表 《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人》、《诗的没落》、 《僵毙的现代诗》等文章,批评现代诗内容上是 “逃避现实”的,形式上是 “腐朽的艺 术至上的”,从而引起关于现代诗的论争。 “唐文标事件”不仅仅引起人们思考 “现代 诗往何处去”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弘扬文学中的时代社会意识成为作家普遍的追求。 逃避现实、不食人间烟火味的作品受到严厉批判。现实主义的乡土文学从长期受压制 的境况中挣脱出来,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同。在此背景下,一场震动台湾社会的 “乡土 文学论战”于1977年爆发并延续一两年。这场论争为乡土文学在文坛争得合法的席 位,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民族风格,回归乡土,反映现实,成为作家的共识。乡土文学 思潮遂成为台湾文学主潮。;(三)多元共存时期;女性文学发轫于50年代,台湾女作家大都住在台北,生活圈子不大,因此落笔往 往局限于个人经历和家庭生活,题材范围比较狭窄,历经30年,主题意识并无重大突 破。比较突出的作家是散文家三毛 (1943—1991)。三毛本名陈平,浙江定海人,生于 四川重庆。她大学肄业后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 了她潜藏的写作才华,她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76年 结集成散文集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轰动台湾文坛。此后,她的作品在全球的华人 社会广为流传,在祖国大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