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_张岱年 (1).docxVIP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_张岱年 (1).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八五年第一期 (C) 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C) 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剖析 张岱年 中国传统哲学,从先秦时代至明淸时期,大多数(不是全部)哲学家都宣扬一个基本观 点,即“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独特的观点,确实値得深入的考察。在中国 哲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所谓“天人合一”具有复杂的涵义,今试加以剖析。 一、 “天人合一”成语的来历 所谓“天人合一”,可以看作一个命题,也可以看作一个成语。天人合一的思想起源「 先秦时代,而这个成语则出现较晚。汉代董仲舒曾说:“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秋繁 露?阴阳义》),又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同书〈〈深察名号》),但是沒有直接标 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宋代邵雍曾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皇极经世? 观物外篇》)。“际天人”即是通贯天人,也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但也沒有提出这四个字。 明确提出“天人合一”四字成语的是张载,他说:“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 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正蒙?乾称》)。他P说:“合內外,平旳 我,自见道之大端”(《理窟》)。“天人合一”亦即內外合一。程颠也讲“天人一”,他 说:“故有道有理,天人一也,更不分别”(《程氏遗书》卷二上)。但他不赞同讲“合”, 他说:“天人本无二,不必言?合”(同书卷六)。程颖讲“不必言合”,可能是对于张载的 批坪。张程用语不同,但是他们关于天人关系问题的思想还是基本:一致的,我们认为用“天 人合一”来槪括这类思想还是适当的。 中国古代哲学中所谓天,在不同的哲学家具有不同的涵义。大致说来,所谓天有三种涵 义:-?指最高主宰,二指广大自然,三指最高原理。由于不同的哲学家所谓天的意义不同, 他们所讲的天人合一也就具有不同的涵义。 对于古代哲学中所谓“合一”的意义,我们也需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張载除了讲“天 人合一”之外,还讲“义命合一”、“仁智合一”、“动靜合一”、“阴阳合一”(《正 蒙?诚明》);王守仁讲所谓“知行合一”(《传习录》〉。“合”有符合、结合之义。古 代所谓“合一”,与现代语言中所谓“统一”可以说是同义语。合一幷不否认区别。合一是 指对立的两方彼此又有密切相联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 天人合一观念的起源与演变 天人合一的观念可以说起源于西周时代。周宣王时的尹吉甫作《烝民》之诗,有云: “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大雅?荡之什》)这里含有人 1 (C) 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C) 1994-2022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民的善良德性来自天赋的意义。孟子引此诗句幷加以赞扬说:“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 T!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孟子?吿子h? )迓是羔产“性”、 “天相通思想(见下)的来源, 《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室贵族刘康公的言论说:“吾闻之:民受天地之W以生,所 谓命也,是以有动作礼义威仪之则,以定命也。”这里对于“天地之中”未作解释,社耍是 指天地的精粹而言。这里把“天地”与人的“动作礼义威仪之则”联系起来.表现了天人相 通思想的萌芽。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区别了天道与人道,他说:“天道远,入道迩.非所及 也?何以知之? ” (《左传》昭公卜入年)『产反对当时占星术的迷信.这是有遗要进步意 义的。但是子产也肯定天与人的联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记载郑子太叔(游吉)的言论 云:“吉也闻诸先大夬F产曰: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 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为君臣上下以则地込为夫妇外 內,以经二物’为父子兄弟姑姊甥舅昏媾姻亚.以象天明。?…“哀冇哭泣,乐有歌舞,?…“ 哀乐b?;-乃能协于天地Z性,是以长久。……礼,上F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民之所以化 也 是以先天尙之。”达里产太叔引述子产的遗言而加以发挥,认为礼是“天经”、地”、 ■天地之经纬”.把天地与人事联系起来、〈这里子产的遗言是到何句为止.已难确定,) 这是从伦理道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