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 空中课堂.docx

《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 空中课堂.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那个星期天》第一课时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课文,那就是作家铁凝的盼。今天我们再来学习篇与盼望有关的课文,那个星期天来了解一下一个小男孩儿,也就是文中的我的一段心路历程。要读懂这篇文章,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作者写“我”在那个星期天的经历想要表达什么? 环节二:了解作者 首先,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作者史铁生。 史铁生在陕西延安插队期间,因双腿瘫痪回到了北京。后来又患上其他的疾病。多年来,他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他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环节三:积累字词 环节四:整体感知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思考的核心问题:作者写“我”在那个星期天的经历,想要表达什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明确那个星期天发生了什么事,请同学们先通读一下全文。尤其关注一下课文的第1段和第2段的第一句,思考一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从这两段内容看,在那个星期天,妈妈答应带“我”出去玩,于是我从早晨等到下午一直等到天色昏暗,那是我的第一次盼望。可以把这件事概括为:“我”在某个星期天里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从早晨盼到天色昏暗。可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于“我”盼望的心路历程有关。接下来我们要进一步思考作者是怎么来写“我”盼的过程?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关注“我”在盼望过程中的几次波折。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第2-6段,找一找“我”在盼望的过程中经历了哪些波折? 我们从课文中可以发现,“我”在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过程中经历了四个波折。 第一个波折,在课文的第3段,“我”一早就期待着出门,母亲却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 第二个波折也在第三段,“我”去街门口,藏在大门后等待母亲,母亲却提着菜篮准备去买菜。 第三个波折,在课文的第5段,等到母亲买菜回来,她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 第四个波折在第6段,到了下午,“我”午觉醒来,母亲却在洗衣服。 环节五:分析人物表现 那个星期天在盼望母亲带“我”出去玩的过程中,一共经历了四个波折,在经历这些波折的过程中,“我”有哪些表现呢?我们不妨先关注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请同学们速度课文找一找四个波折中“我”和母亲说了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通过这些语言描写,又体现了“我”怎样的心理? 我们在课文的第3、5、6段中分别找到了这些对话。我们可以在书本上将这些句子圈画出来。红色标注的内容是文中的“我”说的话,黑色的内容是妈妈的回忆。先听老师把这些句子读一下。 联系前后的语境感受一下我说话时的心理,我们先看第3段。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早晨,母亲已经答应带“我”出去玩,“我”在起床刷牙吃饭后,迫不及待地问母亲“走吗”,母亲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那就等一会儿吧。然而,“我”等到的却是母亲手里提着菜篮要出门买菜。我们关注一下“我”的语言。“您说了去!”这个地方用了一个感叹号,语气很强烈,似乎能感受到“我”怕母亲说话不算数而产生的担忧和着急。当听到母亲说“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后,我又急于得到母亲的确认。“买完菜马上就去吗?”这个地方一个感叹号,一个问号,就把“我”急于让母亲带着出去玩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这句话能否改成“走吧,您说了买菜回来就走的。”我们来比较一下两句话在句式上的差别。原句是一句反问句,“我”认为要求母亲买菜回来后带自己出去玩是一件理直气壮的事情,因为母亲事先已经答应了,用反问的语气,一方面是自己的理由很充分,更重要的是,这里更强烈的表现出“我”对出去玩这件事情的渴盼和焦急。如果改成陈述句,语气相对较弱。 在母亲整个上午在忙碌时,“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念念叨叨,“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呀?走吧……”这几句话值得我们好好品味一下。“我”先问母亲“去吗?”,接着自己回答“去吧,走吧”,然后又反问母亲,“怎么还不走呀?”前一个设问,后一个反问,中间并没有母亲的回应,其实就是自问自答,焦急的心情可想而知。而连着说“去吧,走吧”,再重复说“走吧”。同学们,一定要关注这里“吧”这个语气词,又似乎在表明,“我”在无奈地央求妈妈。一个省略号,表示说话内容在不断地重复,与“念念叨叨”相呼应了。可见,“我”对外出玩的渴盼和焦急越来越强烈,甚至还有一点烦躁。本段中写的是“我”盼望出去玩的过程中的第三个波折,我们已经能强烈的感受到一个小孩在等待过程中的内心的焦灼。 我们试着将这两处的语言描写读一下,体会“我”当时越来越焦急的心理。 在看第六段中,当“我”午觉醒来看到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走还不晚,这时候“我”说的是“还去吗?”同学们发现了没有,第3段和第5段中,我问的是“去吗?”这里加了一个“还”字,表明“我”能对能否出去玩这件事情已经产生了怀疑,就是因为内心很想去,所以还是询问妈妈“还去吗?”。听到妈妈说“去。”“我”又用说“走吧?”再一次追问。这里“我

文档评论(0)

158****727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