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成长-三山效应.pdf

真正的成长-三山效应.pdf

此“经济”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真正的成长:去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作为一个心理学名词,是由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著名的“三 山实验”就是由他设计的:实验中按照一定结构在桌子上摆放了三座大小、高低、色彩不同 的假山。 参加实验的儿童首先会从四个角度观察这座山,然后在一个位置固定坐好,接下来实 验人员会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儿童的对面,并要求儿童从四张照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 到的山。皮亚杰的研究发现,2-7岁的儿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都会选择从自己角度看 到的照片,而不能理解玩具娃娃与自己的不同视角。 所有智力正常的成年人,应该都能轻松解决这个“三山问题”,但是几乎所有人在看 待一些更加复杂的关于工作、生活的问题时 ,都无法摆脱 “自我中心”的影响。这种 自我中 心最典型的表现 ,就是“自我服务偏差”。 1 / 3 在自我服务偏差的影响下,我们总是会歪曲事实,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看待问题。 把成就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把失败归因于外在的环境,而在看待别人的成败时,却会 有相反的归因:别人的成功都是因为运气或者条件好,而别人的失败都是其内在的问题。 比如考试成绩得了第一名,人们通常会归因为自己的天赋和努力;而一旦考试失利, 则会归结为题目太偏或运气不好等外在因素。或者在愉快的团体对战游戏中,一旦局势不佳, 通常的第一想法都是 “又碰上了猪一样的队友”,而绝对不会承认也许自己就是那只猪。再 或者在完成需要团队合作的任务过程中,当出现了一些不顺或者失利,不能达成目标时,多 数人第一想法都是“要不是…………,我们不至于这样 !” 这种保护 自己、维护自己良好形象、让 自己感觉良好、服务于自己的偏见 ,就是自我 服务偏差。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还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心理现象:比如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地认 为自己与众不同 ,包括个人成长经历、对待问题的态度、价值观体系等,都是独特的。但是 在另一面 ,我们却对他人的独特性视而不见 ,会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会喜欢 ,对别人不同 的态度表示不能理解等等。 “自我中心”并非是完全的自私、不讲理、或者道德败坏,而是无法从宏观的、完整 的、外在的视角,来客观审视自己。 自我中心的心理机制 ,无论是从认知还是动机的角度 ,亦或是生物进化的理论 ,都能 得到合理的解释。虽然存在即合理,但很多存在未必合适。自我中心所带来的自我膨胀、自 视甚高、回避问题、指责他人、拒绝成长等 ,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已经远远超过了自我保护的 正面作用。 人很多心理机制的形成,是在过去数百万年人类的进化中被逐渐沉淀的。比如被批评 或否定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愤怒、辩解或者逃跑 ,这种本能与原始人面临野兽攻击时的 反应是一致的。但是当今社会中,接受批评和否定常常会带来优化和提升 自己的机会,可是 2 / 3 社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来不及在进化中淘汰掉这种本能,因此这种本能就构成了我们发展 的制约因素。 无论一个组织还是一个人,想要实现长久健康的发展,就需要对自己和所处的环境有 客观准确的认识,并基于这种认识来采取有效的行动。而不是听任自我本能的驱使,忽视一 切不利于自己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自我中心就是掩耳盗铃,闭目塞听! 因此所有发展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去自我中心。去自我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不再只 站在自己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是从更宏观、更完整、更外在的视角,来客观审视自己。对 于个体,去自我中心的转变,包括: • 认识到自己不是别人的中心,无论是父 母、配偶、孩子、朋友、老师、同学,都有其 自己的生活,我们没有权力也不可能要求他们 以我为中心。 • 客观地分析自己成败的原因,既不过分 夸大 自己在成功中的作用 ,也不必逃避 自己在 失败中的责任,能看到别人成功的内在原因和 失败的外在原因。 • 认识到自己应该做和喜欢做、不应该做和不喜欢做的区别:自我中心者会把 自己喜 欢做的视为应该做的,不喜欢做的视为不应该做的。去自我中心者 ,会清晰地把两者区分开 , 客观地审视自己是否履行了职责。 • 主动寻求让自己不舒适的反馈或经历 ,包括克制自己的愤怒、勇敢面对挑战、宽恕 他人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更中立地评价

文档评论(0)

小光老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赛罕区发光网络技术服务部
IP属地内蒙古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50105MAC8HM2M1T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