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短文两篇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体会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难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难点: 体会的抱负和情操。 学习过程: 陋室铭 刘禹锡 一、自主学习 (一)基础达标: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诗人,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写作背景简介: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可气坏了知县,于是他将刘禹锡的住所由城南调到城北,并把房屋从三间缩小到一间半。新宅临河,杨柳依依,刘禹锡触景生情,又写了一幅对联:“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知县见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县官实在是欺人太甚,于是便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 本文体裁是铭,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本文的韵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韵母是:________________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惟吾德馨()苔()痕鸿儒()案牍() 解释下列加线字 (1)有仙则名()(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4)草色入帘青() (5)调素琴()(6)劳形()(7)何陋之有() (二)初读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范读、个体读、集体读) (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音律之美,思考:文章的音乐美来自何处? 提示:押韵、对偶、骈散结合) 2、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陋室简陋吗,孔子说了什么? 参考答案: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陋室为什么不陋呢?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 二、合作探究 (一)研读赏析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陋室的?(再读课文,自组学习,小组交流) 参考答案:(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

文档评论(0)

专业写作找老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文案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2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施工方案等多方面的工作经验欢迎大家咨询。

认证主体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