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研究 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 孙国文 (210097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摘 要:微信朋友圈的建构是熟人群体建构起来的,个体 间的一种简化,着重于分享以及抒发感受,少了纷繁复杂的各 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安全可靠。个体的自我呈现是通过朋友 种附加功能,如 QQ 空间里的各种应用和游戏,这就使得朋友圈 圈来发布信息和互动来实现的,在该过程中,个体的情绪化体 的功能更加清晰,是对当前网络信息爆炸的一个解脱。此外微 验方式所展现的“自我”形象与当时的情景规范有着密切的联系。 信朋友圈设置了易操作的快捷键。在朋友圈中分享链接均是一 在研究个体自我呈现时需要就个体内在世界的“本我”和外在 键式的,当用户看到想分享的直接分享即可,而无需进入其他 世界的“自我”乃至超情绪世界的“超我”进行甄别分析。 板块。传播学家施拉姆的信息选择或然公式指出:选择的或然 关键词:微信朋友圈;自我呈现;人格解构 率 = 报偿的保证 / 费力的程度,其中“报偿的保证”即是传播内 容满足选择者需要的程度,而费力情况则是指信息内容以及使 近来,火爆的社交软件—微信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朋友 用途径的难易程度。从以上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面临相同 圈功能更是受到了青睐。有数据显示,分享生活的点点滴滴, 的信息传播介质时,具有简单操作界面的平台费力程度更低, 27.5% 的 人 选 择 微 信 朋 友 圈,17.5% 的 人 选 择 电 话 和 短 信, 比较优势明显,传播效率更高,更受用户欢迎。 16.3% 的人选择 QQ 空间。这表明朋友圈在分享和发布信息方面 三、微信朋友圈的自我呈现方式:“自我”人格分析 已成为人们展现自我的首选。事实上,微信朋友圈是用户个体 (一)与发布内容相关的“自我”分析 自我表达和自我呈现的一种渠道,微信朋友圈的“圈”是以“己” 近来,笔者将自己朋友圈的信息按发布数量和发布类型做 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网络,“差序格局”式的向圈外延伸着交往 出记录,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朋友圈的个体自我呈现的方式主 的距离,展示关系的密切程度。个体在朋友圈的表达是对生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的一种展现方式,是个体心理情绪的集中反映。因而研究朋友 表 1 个体在微信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分析 圈不可忽视对“圈”中的主体心理研究。 类型 内容 一、微信朋友圈的概况 朋友圈是指在微信上通过一些渠道认识的朋友形成的一个 个体内在情绪 心情、自拍、美食、旅行等 圈子,以发照片为主、配发文字为辅,具有容易操作、私密性强、 个体外在情感 时评、阅读感悟、见闻等 安全性强等特点。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传输终端查看好友状态, 超个体情感 各类非关注自身的分享、转发等 也可以跟好友即时分享。用户在朋友圈内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信 息分享,同时对不是好友的用户还做了适当的信息屏蔽,能够 根据个体发布的内容与个体内在情绪的关系将个体发布的 实现自我隐私保护。在朋友动态下设置了“赞”和“评论”两项, 内容的类型划分为个体内在情绪呈现、个体外在情绪呈现、超 如果三方没有形成好友圈,其中一方将无法获取另一方的状态 个体情绪呈现。根据发布内容出现的频次,这三种类型的比重 信息。微信朋友圈的结构形式类似于德勒兹所描述的“块茎说”, 顺序为:内在情绪的表达 > 外在情感的呈现 > 超个体情感展示。 它是以个人为中心向外“生成”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宏观的角 借助经典心理学家佛洛依德、米德等人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策划大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