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导学案.docVIP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登高》导学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登高》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整体感悟诗歌内容。 2、合作探究,梳理诗歌层次。 3、分析诗歌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预习学案] 相关知识学习 阅读以下文字,了解登高的写作背景。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767年)在夔州所作。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安史之乱已经结束了四年,但藩镇势力又乘隙而起,相互争夺地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在这种形势下,杜甫只能继续漂泊,许多的因素造成了他的郁闷,有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有个人的多病,未酬的壮志,以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为了排遣郁闷,他抱病登台,但反而愁上加愁,更添了新的悲哀。 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转衰的标志,也是唐文学的转折点。残酷的战争,苦难的环境磨练了一批文人,杜甫就是当时为国家,人民的哀乐而歌唱的诗人代表。也正因为此,他的作品被称为“史诗”。杜甫生于712年,这首诗是他55岁时所作,三年之后病逝。 文学常识 杜甫(712-770),字 自号 ,盛唐大诗人,号称“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的诗文名句有 [文本学习] 登 高① ①选自《杜诗详注》。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②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③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③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④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⑤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⑥万里:指远离故乡。⑦百年:这里指晚年。⑧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⑨苦恨:极其遗憾。苦,极⑩繁霜鬓:像厚重白霜似的鬓发。⑾潦倒:衰退,失意。⑿新停:刚刚停止。 无边落木④萧萧⑤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⑥悲秋常作客, 百年⑦多病独登台。 艰难⑧苦恨⑨繁霜鬓⑩, 潦倒⑾新停⑿浊酒杯。 【探究学习】 合作与展示 简析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的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宋代的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试做具体分析。 拓展延伸 根据本诗体会

文档评论(0)

k12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对有关K12教育的课件、教案、教育心得体会,各类作文范例等有非常强的创作能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