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装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初中历史明朝的对外关系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一、材料分析题(共20题) 1、 自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 ——《明史》 (1)??? 上述材料与什么事件有关?此事的历史意义怎样? (2)??? 郑和下西洋对今天的构建和谐世界有何借鉴? 2、 自2012年4月中菲黄岩岛对峙以来,南海主权争端加剧,“海权”、“海洋”、“海军”等涉海问题,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纷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折射出海洋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 (1)请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各举一例证明材料的观点。(4分) 材料二:2009年《环球》杂志有文章称:      (事件),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中国人真正深入思考海权问题,是在鸦片战争以后。外敌坚船利炮的入侵,使得相当一批中国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并由此开始关注海权。一时间,中国海上力量出现了短暂的“复兴”。……改革开放以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外界因素也成了刺激社会思想的重要动因。近30年来发生在中国周边海域的上系列事件,都使海洋、海权等问题在中国的热度不断升温。 (2)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什么事件?说明你的理由。(2分) (3)据材料二,概要指出改革开放后海洋问题和海权概念又成为社会关注热点的两个主要原因。(2分) 材料三:2009年《国际先驱导报》有交章指出:海权影响海洋战略,西方扩张性的海洋文化注定了其对外侵略殖民的海洋政策,中国农耕文明相对内敛带有更多主平的色彩。调查发现,有7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就是中国依法享有的海洋利益,包括在领海以及专属经济区内航海、养殖、捕捞、开采油气和矿产资源的排它性的权力,而仅有15.9%的受调查者认为海权是控制海洋的权力。恰恰相反,西方社会则普遍认为海权无非是控制海洋的权力。 (4)据材料三,概要指出中西方海权观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据此你认为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关键是什么?(3分)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曾经列举了中国传入西方的26项技术,认为中国重要的发明技术不止“四大发明”。……直到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诞生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引自《简明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在十五世纪,明朝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此后)欧洲人从事发展与印度的贸易,并穿越大西洋发现美洲。 ——引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四大发明”中造纸术对世界的贡献,并指出17世纪西方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2分) (2)中国的“发明技术”不断传入西方。汉代架构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什么?(1分) (3)材料二反映了中外历史上哪两件大事?“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为这两件大事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3分) 4、 阅读以下材料:(25分 ) 材料一?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固,涉沧溟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涛如山,视诸夷域,回隔于烟霞飘渺之间。而我之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注:履,行走;通衢,宽广大道。)者…… ” ??? 材料二? 当时的航海技术水平是“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 ??? 材料三? 按照明政府的旨意,郑和船队进行贸易坚持“厚往薄来”的原则,即高价收购外来番货,而低价出售中国的货物。 ??? 请你回答: ⑴材料一中所言的“涉沧溟十万余里”,请问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何方?“迄今七次”先后经历了多少年?(2分 ) ⑵“皆斫木为盘,书刻干支之字,浮针于水,指向行舟”,表明郑和船队已经使用哪种航海仪器?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郑和船队能够“云帆高涨,昼夜星驰,涉仁狂澜,若履通衢”? (8分 ) ⑶阅读材料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5****36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