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四川 主题一:人文之美 第7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教案.doc

可爱的四川 主题一:人文之美 第7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4-6年级 主题一 人文之美 第七课《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教学设计 课题 天下第一大佛——乐山大佛 单元 二 学科 川教版地方课程教材 年级 4-6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乐山大佛。 2.了解掌握乐山大佛是怎样抵御风雨的侵蚀、隔湿和通风的。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保护文物应该做些什么。 重点 了解掌握乐山大佛是怎样抵御风雨的侵蚀、隔湿和通风的。 难点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保护文物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乐山大佛 有1200多年历史的乐山佛被誉为“天下第一大佛”。你知道乐山大佛有多高、多大吗?它是什么时保修建的?有哪些特点?在文化传承中挥着怎样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探寻乐山大佛的奥秘吧! 看视频 交流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与本课题相关的话题,启发学生,为后文铺垫。 讲授新课 一、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1.了解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古称嘉州)南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的凌云山中,?又名凌云大佛、嘉州大佛,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凌云山还有哪些景点? 凌云山下三江汇流,山上峰峦叠嶂,气势磅礴。除乐山大佛外,还有凌云寺、灵宝塔、东坡楼、麻浩崖墓等名胜景点。 3.乐山大佛有多大? 大佛依山开凿,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体恣匀称,神势肃穆,临江而坐,造就了“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宏伟气势。? 大佛通高59.84米,头高11.96米,颅宽8.25米,左耳长6.2米,右耳长6米,鼻子3.2米,左眉长2.88米,右眉长2.9米,嘴长3.5米,左眼长2.46米,右眼长2.45米,颈高1.65米,肩宽23.35米,左手指7.15米,右手指长8.65米,左脚长10.05米、宽6.75米,右脚长10.3米、宽6.85米。 4.算一算 假如一个人身高1.7米,那么,乐山大佛相当于多少个人的身高? 59.84÷1.7=35个人 5.了解巨型睡佛 巨型睡佛,由乌尤山、凌云山和东岩山联襟而成,长约1300米。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面目清秀,佛头向南,脚朝北,安详的漂卧在岷江东岸。乐山大佛位于睡佛“胸”内,暗含“心中有佛”得寓意,形成了“佛”中有佛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千古奇观! 巨型睡佛是一位游客牌照时偶然发现的。巨型睡佛景观并不能随处可见,观赏这个景点的最佳是在乐山古城迎春门码头一带。 6.猜一猜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巨型睡佛、乐山大佛的巧结合,是古代工匠有意为之,还是纯属巧合? 巨型睡佛、乐山大佛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二、天才的构思,人间的智慧 1.乐山大佛何时完工的? 乐山大佛始建于公元713年。在唐代三代工匠的不懈努力下,历时90年之久,大佛终于在公元803年竣工。 乐山大佛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山体的自然形态,让大佛和山岩体融为一体,不仅能抵御风雨的侵蚀,还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2.乐山大佛是怎样雕凿的? 为了确保修建的科学、精准,古代工匠在修建大佛之前专门打造了一个3米多高的小佛样,把小样佛像的数据精准标注在施工图上,作为施工标准,科学指导修建过程。工匠们从佛头开始雕刻,施工时,他们用绳索把自己悬吊在半空,一凿一斧地雕琢着大佛的外观,景象壮观,但也非常危险。 3.乐山大佛是怎样来抵御风雨的侵蚀和、隔湿和通风的? 乐山大佛设计巧妙,充分利用了山体的自然形态,让大佛和山岩体融为一体,不仅能抵御风雨的侵蚀,还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破坏。 大佛有巧妙地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特别是减轻雨水对佛像的侵蚀和风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地排水系统,大佛头部共有18层螺髻,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隐秘的横向排水沟,形成了“泉从古佛髻中流”的奇异景观。佛的颈后部位开凿有排水洞穴,顺着两肩而下的衣纹褶皱形成天然的排水通道。两耳背后、两肩之间、胸部背侧都各有洞穴相连,其中、两耳背后和两肩之间相互贯通。这些奇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 乐山大佛为什么被誉为“崖壁上的交响诗”? 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同时开凿的,位于大佛右侧的石壁上,自上而下盘旋至大佛脚,被诗人们誉为“崖壁上的交响诗”。它削壁穿洞,架虚构空,藏奇露险,婉蜒曲折,似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栖鸳、兑悦两个峰的悬崖绝壁间。 5.查一查查阅资料,了解古代工匠在修建乐山大佛时,还有哪些精妙的设计?体现了什么样的工匠精神? (1)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级教师工作室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K12精品资源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