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卷-7db.docx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卷-7db.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古诗三首练习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信息匹配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蓟北(jí jì)涕泪(tì dì) 巫峡(wū wù) 襄阳(xiāng xāng) 二、填空题 2.读拼音,写生字。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rèn(_______)yuè(_______)上mó(_______)天。 3.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例岳上摩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从军行》中,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抱负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中原人民愿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写诗人忽闻捷报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5.关于《从军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前两句描写壮阔悲凉的环境,直接抒发了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 B.“孤城遥望玉门关”中的玉门关,是一座军事要塞。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中的“百战”是虚数。 D.本诗的结尾没有体现出悲伤的情调。 6.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诗词曲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三万里河”指的是__________,“五千仞岳”指的是_________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_______和很________。 8.“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 9.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 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 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 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 10.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1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古诗阅读。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释):①戍(shù)楼:军营城楼。 ②梅花何处落:是将曲调《梅花落》拆用。 14.前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气氛?( ) A.和平宁静 B.悲伤凄凉 C.欢快热烈 D.紧张激烈 15.对诗歌赏

文档评论(0)

培优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事中小学专业高端辅导20年,特级教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