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长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高中三年,追问自己的七个问题.docx

高中校长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高中三年,追问自己的七个问题.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校长开学典礼上的演讲稿:高中三年,追问自己的七个问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首先欢迎新高一的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南外高中大家庭,开启新的人生舞台。经过暑假的休整,我们全体师生要开启新一学期的生活了。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是南外高中的学生,这个时候到底需要什么?我想在这个时刻,我们需要自我追问七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意义了吗? 同学们,进入高中阶段,你们会遇到很多新问题,科目难度陡然增加,作业量增加,考试的频率增加,对同学们在学习的时间管理、心理调节等方面都发起了新的挑战。很多同学在刚开始阶段可能手忙脚乱,不知所措,以至于忙绿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却发现自己学习上没有什么实质的进步。和班里的学霸一比较就越发焦虑,更加无法潜心学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相比日复一日学习上的劳累,一直找不到学习热情和自我价值,或许才是更令人沮丧的现实。今年高考成绩出来,18岁的湖南女孩钟芳蓉取得了676分的好成绩,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她没有选择公认的所谓热门专业,而是报考了北大考古系。关于“留守女孩考上北大选了考古专业”的话题上了热搜引起网友热议,对于钟芳蓉的专业选择,有人替她担心,考古专业不好就业,不赚钱。她的回答是,我喜欢历史,而考古和历史有关。 从钟芳蓉朴实的回答中,我们看到了一颗坚定选择自己所爱、坚守心中梦想的心。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不能没有梦想,更不能没有坚守梦想的定力和实现梦想的执行力。我希望你们在面对万花筒一般的世界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不要把别人作为自己人生的尺度。而一旦确定理想目标,就应该要竭尽全力地去实现它。 同学们,当我们真正要把目标付诸行动的时候,各种困难也会接踵而来。你的目标越远大,你将遭遇的各种阻力也就越强,或许是学习上的瓶颈,或许是休闲娱乐的诱惑,以及最大的阻力——你对自己的不自信,行动力的不足,意志的缺乏。因此,你必须要把目标化作可执行的计划和行动。要达成学习的目标,靠的不是一时兴起的决心,更需要合理的时间安排和明确的行动。很多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有期待无规划,有规划无细节,有细节无执行标准。只有明确自己每一个阶段的小目标及达成的标准,找到并保持自己的节奏,才不会在学习生活的琐碎中茫然失措。而在明确之后,做好时间管理才能事半功倍。 第二个问题,如果我实在找不到方向,那么我的出路在哪里? 2018年毕业于南外,如今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谢佳琪同学曾在回忆录提到“说来惭愧,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对未来有明确规划的人。中高考前每次听到身边朋友说起对未来的设想,我都会感到迷茫、无助与自我怀疑。当朋辈都有着清晰明确的设想时,那种压力常常会压得我喘不过气。” 刚刚我在第一问题说到,希望同学们尽早立志,因为坚定的志向可以让你一个人在身心疲惫、进退失据之时感到一种厚重的依托,找到前行的动力。然而对于一个年纪尚轻的中学生,在人生阅历尚浅、对自我和学科的认识仍不成熟时,要明确自己的理想方向,这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不少同学都曾遇到谢佳琪一样的困惑,说“校长,只是一想到我还没有理想的专业,不知道未来想做什么、又适合做什么,未来于我而言还只是一片混沌,我就会进入短暂的自我否定状态,非常焦虑。” 那么,尚未明确道路的同学们要怎么发觉自己的潜能呢?在我看来,你的潜能恰恰是你在一次又一次选择中,尝试走哪条路的过程中去发现和重塑。暂时找不到方向的同学,我希望你们少一点对未来的惶惑,去穷尽生命的可能性,在流动与碰壁中一点点认识自我,就是在为你未来某天邂逅人生使命伏笔。 我们今年有33位毕业于顶级高校的名师加入南外,也有深耕一线多年的骨干教师,相信你会在师长帮助下看清自己的长处与问题,寻找并认可自己的特色,修缮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在拥抱未来。 第三个问题,我有没有接受失败的心理弹性? 有同学把高考形容成“历劫”,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要”和“得到”之间,往往还差着十次、百次、千次、万次……的做到、跌倒、又爬起。我希望大家在压力环境下,尝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多去思考困难或错误可能带来的成长和蜕变。我们不喜欢犯错,但我们不该害怕犯错,我们需要从错误中寻找促进自我成长的因素。 如果把考试分数当成终极目的,我们的情绪很容易像坐过山车一样,一时沮丧,一时高涨,徘徊在患得患失的边缘。所以希望大家的着眼点不在分数,应该把学习当做一个完善自我的途径,眼光应该要放得长远,成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沉淀,多反思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方法。 第四个问题,我如何对待不同的观点? 人和人的想法不一样,但这一点在我们这个时代尤为突出。我们与其说是在交流中寻找共识,不如说需要学会,没有共识的人应该怎样在一起生存。我们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理解他人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 我们去年开始成立辩论队,并组织了从班级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