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仁爱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doc

小学“仁爱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仁爱教育”校本德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行动研究中期报告 摘要 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是寻找生命价值和意义之过程。德育课程的开发对于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于儿童品格的培养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实验小学在探索开发德育课程一体化的过程中,以“办属于孩子的学校”为愿景,以培养“底蕴丰厚、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为目标,尝试整合了多维复杂的德育目标与内容,建构了初具校本特色的“仁爱教育”德育课程体系,以德育回归儿童的真实生活为基本理念,探究学校品德教育的综合方法和策略,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收效。 关键词:小学生;仁爱教育;德育一体化;德育课程体系 为贯彻落实《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立德树人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校以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作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校初步构建了校本特色的“仁爱教育”德育课程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效,现报告入下。 一、 “仁爱教育”校本德育课程总体情况 本研究将发展与提升的主体定位到学生自身,强调责任回归,让学生明确自己对自身、对社会、对自然等所肩负的责任。同时以儒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将其核心要义“仁”字解读为“爱人”,并以此为依据展开具体的道德实践,确立了“仁爱教育”课程目标。 1. 确定了校本德育课程目标 我们将“仁爱教育”解读为:通过教育实践最终培养学生爱自己并对自己的成长尽责,爱他人并对他人尽责,爱社会并对社会尽责,爱自然并对自然尽责,爱祖国并对祖国尽责的优秀品质。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注重突出“一体化”和“适应性”的要求,使“仁爱教育”目标序列既有横向维度的不同品格,又有纵向维度的年段达成目标,还有节点维度的月度活动主题,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操作性。同时,让具有指导性、综合性特征的德育目标转变为细小的、可操作的具体目标。将德育贯穿于学生的课堂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探究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完整的、连贯的全景式德育范式。 2. 初步建构了仁爱教育内容体系 学校对5大目标17个小目标各年级应该达成的具体目标进行具体行为描述(见下图),由年级组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内容的建构,力图克服以零散知识、碎片化活动为主体的问题,强调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相关内容。不同的年级培养目标、内容和月度主题活动构成了鲜活的立体的课程图景。 体系中,将习惯养成具体分解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三个方面18种好习惯,并确定了不同年段的重点培养目标,比如:低年级主要培养整理习惯、卫生习惯、阅读习惯等好习惯,中年级重点培养思维习惯、锻炼习惯等好习惯,高年级则重点培养预习习惯、复习习惯、交往习惯等好习惯。 二、“仁爱教育”课程体系具体实施策略及评价机制 结合“四位一体”的内容,根据实验小学的实践基础与文化基础,德育课程一体化整体实施重点强调将德育回归生活、回归课程、回归优秀传统文化三个部分,并建立了有效的课程评价机制。 (一)德育回归生活—让德育回归学校、家庭和课堂生活 1.让德育回归校园生活。孩子们在学校度过大量的时间。为此,我们致力于在校园环境中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通过树立榜样、解释意义、倡树风气、反思经验和规劝训诫促进他们知仁、爱仁和行仁。 策略一,创造良好的学校风气。学校一切人员都是构成校风的重要要素。因此,学校着力培育管理者、教师、图书管理员、保安人员、行政人员、后勤和餐厅人员的美德行为,关照其行为的示范作用,从餐厅到走廊,从操场到办公室,他们都被当作榜样、示范和赞许的对象。 策略二,鼓励学生做行动的主人。我们把“仁爱教育”作为所有活动背后的意义和更高目标,并让学生亲历行动全过程。例如,在我校创造的“12大”主题实践课程和学校管理活动中,都让学生参与策划、行动和反思评价全过程,借以让他们体验成长过程,经历对“仁爱目标”的辨析,理解学校道德守则,让孩子成为课程开发和实施的主体。例如,“国旗下成长课程”中,升旗活动由一个班级承办,学生们自己组织策划,将国旗下活动变得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环境管理课程中,学生会自主组织检视环境,发起志愿者活动,清理和整顿环境。这些,都让儿童在真实生活化场景中经历体验和心灵成长。 策略三,一日生活中的细节教育。一个共同体的道德生活是由一日生活中许多小事和细节组成。我们对学生在校园内的一切行为都有明确的道德期待。例如,我校会严格要求上学有序穿脱衣服、遵守着装规定,课堂尊重自我和他人人格与权力,课间走廊有序右行,如厕要养成盥洗习惯,及时归还图书,完成作业日有精进等。在不起眼的场所,如在食堂、走廊、开水间开展品德教育,学生通过真实生活中对共同规则的学习、成年人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共同体的舆论监督、个人的自我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