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字版含答案).docx

湖南长沙长郡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文字版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春季七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5.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6.本学科为闭卷考试,全卷共两道大题,考试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对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帝王进行了排名,他只认可其中两位帝王,就是秦始皇和隋文帝。隋文帝的杰出贡献是 A.结束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 B.统一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 C.确立了科举制,变革选官制度 D.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2.“从政治上看,此举是为了巩固封建政权,通过加强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此举也是为了将六朝以来富庶一方的江南物资调到北方,补充关中、河洛地区的不足。”这段文字分析的是 A.灵渠开通的意义 B.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C.都江堰发挥的作用 D.隋朝统一的历史贡献 3.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看古之帝王,有兴有衰,犹朝之有暮,皆为蔽其耳目,不知时政得失,忠正者不言,邪谄者日进,既不见过,所以至于灭亡。”为此,“太宗” A.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C.注重学识,创立科举 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评价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A.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地位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善于纳谏,开创“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蕃人旧日不耕型,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诗歌反映出唐朝时 A.社会风气刚健豪迈 B.周边民族音乐传入中原 C.民族交融相互发展 D.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6.如图能直接体现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民族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7.关履权在《两宋史论》中描述宋朝“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及矣”。由此可以推断 A.科举制在宋代地位至高无上 B.宋代的武将受到压抑 C.宋代文人没有民族的安危感 D.统治者不重视对祖宗的祭祀 8.宋代纺织业发达,纺织家族增添新成员——棉纺织业。能支持该结论的最有力证据是 A.《宋书》中开始出现“棉”字 B.北宋画家王居正的《纺车图》 C.南宋诗人艾可叔的《木棉诗》 D.1966年浙江兰溪县出土的南宋棉毯 9.《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于国宝级文物,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及史料价值,受到后人的关注。名画《清明上河图》主要有助于我们探究北宋 A.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 B.兼收并蓄的对外交往 C.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D.数量众多的自由工匠 10.宋代,大都市景象繁华,市民文化生活十分丰富,东京城内出现了瓦子、 勾栏等娱乐商业场所,蹴鞠、相扑等运动也深受市民喜爱。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 C.重文轻武的政策 D.市民阶层的壮大 11.王安石变法中有项规定:“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缴纳役钱。”这样规定的目的是 A.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军队战斗力 B.促进农业发展 C.限制官僚等的特权,增加政府收入 D.控制土地兼并 12.“他率舟师出使南海西洋以至西域诸国……见于记载的所经国度,多至三十余地。”材料反映的是 A.张塞出使西域 B.玄类天些取经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七下西洋 13.乾隆五十年(1785年),八十高龄的陈世元受政府委派,前往河南传授种植红薯之法,途中逝世。乾隆帝闻讯,特意给陈世元追赠一个国子监学正职衔。此事折射出 A.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B.清朝统治的吏治腐败 C.红薯在清朝传入中国 D.清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14.下列选项对“郑成功收复台湾”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清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 C.台湾开始纳入中国版图 D.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取宝 15.《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 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重农抑商 D.严控对外联系 16.“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几百年的中华

文档评论(0)

xiux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试题研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