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诗歌鉴赏《楼前》《过勤政楼》赏析 课件.pptx

202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诗歌鉴赏《楼前》《过勤政楼》赏析 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2年高考语文浙江卷诗歌鉴赏《楼前》《过勤政楼》译文赏析及试题详解课件 一、原题呈现 (2022·浙江·高考真题)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 [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7.这两首诗中都写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鉴戒之意。 8.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二、《楼前》[中唐]王建详细鉴赏 1、知人论世 王建(765年-830年) ,字仲初,许州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大臣、诗人。 出身寒微,贫困潦倒。大历年间,考中进士,一度从军。中年入仕,历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秘书郎、太常寺丞,累迁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唐文宗大和四年去世,时年六十六岁。 王建擅于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诗作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形象反映现实,揭露社会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作品《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善于"宫词",为研究唐代宫廷提供重要材料。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2、创作背景 诗人王建一生沉沦下僚,生活贫困,因而有机会接触社会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写出大量优秀的乐府诗以及咏史怀古诗。唐代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不仅给强大的唐帝国以致命打击,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导致了最终的灭亡;而且使原来发达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更加不堪其苦。对此,诗人王建看在眼里,并深入思考,写出诗歌予以批判。本诗是对唐玄宗荒废朝政、耽于淫乐,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罪过的揭露和批判。 3、诗文注释及译文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注释 1、楼前:谓勤政楼前。楼建于玄宗开元中,在长安兴庆宫南,原名勤政务本之楼。 2、天宝二句:《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十八年(七三〇)八月,“百僚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天下诸州咸令乐,休暇三日”。《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每年御勤政楼作千秋节,舞马勤政楼下。 3.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 4、飞龙二句:谓飞龙老马昔年曾教习舞蹈,故闻乐声辄欲举头起舞。飞龙,马厩名。《明皇杂录》:“(玄宗)令教舞马四百蹄(一百匹),各为左右,分为部目,为某家宠、某家骄。时塞外以善马来贡者,上俾之教习,无不曲尽其妙。因令衣以文绣,络以金铃,饰其鬣间,杂以珠玉。其曲《倾杯乐》者数十回,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床,舞马于上,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于榻上。”又云:“安禄山乱,马散落人间,田承嗣得之。一日,军中大飨,马闻乐而舞,承嗣以为妖而杀之。”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译文 唐玄宗开元期间在长安兴庆宫南修建的原名勤政务本之楼,如今在天宝年间,每逢唐玄宗寿辰,总要花费三日之久,为唐玄宗庆祝寿辰而尽情欢娱。 唐玄宗曾命人对100匹马施行舞蹈训练,因此一听到音乐,这些老马就要举头起舞。 4、【诗歌赏析】 唐代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不仅给强大的唐帝国以致命打击,使其从此一蹶不振,导致了最终的灭亡;而且使原来发达的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老百姓更加不堪其苦。因此围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酿成,当时及其以后许多诗人墨客都在苦苦思索,寻求解答。这样,诗人对之进行思考也就是自然的了。 “楼前”,即勤政楼前。站立于破败的勤政楼前久久凝望:这既成为了诗人引发灵感的一个契机,也为诗人思考历史提供了一个实在对象。 首句点明勤政楼修建时间。“天宝年前”,据记载,勤政楼修建于唐玄宗天宝年以前的开元年间,当时唐玄宗一举除灭韦氏后党势力,雄心勃勃,决心要干一番大的事业,所以诗中特别点出“勤政楼”三字,暗示其当时下令修建此楼原也包含着良苦用心,有激励自己勤于朝政的深层用意。 次句逆接前意。“千秋”,敬词,指别人寿辰;“作千秋”,即祝寿。“每年”,说明其庆祝寿辰活动的频繁;“三日”,表示每回祝寿活动持续时间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