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文史论文).doc

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文史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文史论文)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 1 1.明清之际苏州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 4 2.苏州会馆与公所的兴衰情况概述。 6 2.会馆与公所的文化属性。 9 (2)会馆与公所满足了个体对群体的社会化需求。 10 (3)苏州会馆及公所与商业文化。 11 注释: 12 文2:明清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12 一、李贽的主情音乐思潮 13 二、徐上瀛的音乐美学思想 13 参考文摘引言: 15 原创性声明(模板) 15 文章致谢(模板) 16 正文 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文史论文) 文1:明清时期苏州会馆与公所新探 明中叶以后至清同治、光绪年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行业竞争的加剧和不同区域经济、文化交往的日趋频繁,各大城市纷纷建立了一种地缘性的社会化群体组织——会馆。值得一提的是,其繁衍之广、影响之大,几乎成为明清社会的时尚,对社会经济和城市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曾产生过较大的促进作用。 当时的苏州,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街区沿几条主要通航河道向外呈放射状延伸,最远处距离城门(阊门)已经超过10华里。从“商贾辐揍,百货齐聚,上自北京,下至两广,远及重洋,贸易之盛甲于天下”的描述中可以窥见,明、清时代的苏州,不仅是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而且是东南第一商业大都会和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口岸,商贾云集,百货充盈。正因苏州“五方商贾,辐辏云集,百货充盈,交易所得,故各省郡邑贸易于斯者,莫不建立会馆”①。 明清之际,苏南都会苏州府特殊的经济地位,使苏州地区会馆的设置仅次于京师首府,故颇具代表性。 北京的会馆起于明代,于清而盛,最鼎盛时达700多座,十有其七在南城宣武。会馆相当于今天的驻京办事处,但它不是官方机构,只是同乡共同集资兴建的公产,主要供同乡来京居住之用。外省人入京之初,尤其盼乡人相携,会馆为本乡人提供了方便,居住不收费用,乡人因此聚集。会馆同乡有士有商,宣武之南以士为主。 有清一代,满汉分置,原居内城居民尽迁徙南城,宣武既近官衙,顺理成章成为士人官宦居住地。人以群分,也就崇文不文,宣武不武了。此时科举大兴,三年一次会试,各省举人应考,来京者多达上万人。南方多出士人,因不得居内城,便在南城的会馆驻足,应试士人与会馆联系如此紧密,以至于有云会馆“其始专为便于公车而设”。士人们在这里同气相求,论道同学,吟诗唱和,切磋交流,带来了各地的文化,促进了文化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宣南文化。加之北京乃全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这种文化影响甚至带动了历史的发展。 宣武门南西上斜街的番禹会馆,是从前的龚自珍故居。龚自珍曾有诗“因忆斜街宅,情苗茁一丝”,据记载上斜街还有东莞会馆,为清朝名将年羹尧故居。 上斜街还有著名的河南会馆,1895年4月30日,康有为写下《上清帝书》后的次日在此集合1300多名举子出发上书,由此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上斜街西侧金井胡同的吴兴会馆是“以修律而鸣于时”的清末著名法学家沈家本故居。作为在清逊位诏书签字的司法大臣,他亲历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灭亡。这位精通旧律、学贯中西的法学家,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充任晚清的修律大臣,对中国法律近代化和中国近代法学之兴起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这院内的枕碧楼上,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法学著作。 从宣武门往东硕果仅存的是海柏胡同顺德会馆,为明末清初学者朱彝尊的故居,他在院内的古藤书屋里,历时三年写下了《日下旧闻》,辑录了旧时北京地区的山川地理、文物古迹、风土人情。据记载,清代孔尚任曾在此胡同居住,并创作出名噪一时的《桃花扇》 顺德会馆迤东后孙公园胡同内有规模宏大的安徽会馆。同治八年,李鸿章兄弟购此处扩建安徽会馆,成为淮军将领的活动基地。与其他会馆不同,它只接待一定级别的官员,政治色彩较浓。这里也是戊戌变法时期强学会的会址。 安徽会馆南虎坊桥路口,是著名的湖广会馆。这里是北京唯一全部修复的会馆。作为湘军曾国藩的领地,当年与李鸿章的安徽会馆齐名。 虎坊桥和菜市口之间的一些会馆,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的藏龙卧虎之地。康有为于1882年首次进京应考时即在米市胡同南海会馆居住,他的寓所“七树堂”在院内北部,其所居住的房屋自称为“汗漫舫”。与他同倡变法的梁启超住在离此不远的粉房琉璃街新会邑馆。经过短期筹备,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于1895年8月17日在安徽会馆创刊。 这一时期另一个杰出人物谭嗣同住在清代刑场菜市口西侧北半截胡同浏阳会馆,康、梁、谭等在这里积极主张维新变法,兴学会、办报刊,使这一带成为19世纪末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策源地,也使菜市口因戊戌六君子殉难地而名垂青史。 谭嗣同浏阳会馆里的“莽苍苍斋”原来不过是寻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